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七十六章 始皇帝的问题 (4 / 5)
支持他的那些人,多是如蔡确李定这种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高远的政治理想,支持赵顼也只有一个原因——固位,幸进。
有理想的那一代,已经凋零殆尽。
所以当赵顼读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边“高处不胜寒”那一句的时候,会发出那样的感慨:“苏轼终是忠君。”
一句问话,让赵顼生起感慨:“我薄德寡能,先君早归山陵。即位之初,仓廪十不存一,人民生活艰难,外敌嚣张跋扈,朝臣狐疑不安。”
“军甲不练,赋税耗竭,三冗之患,如沉疴难起。”
“我战战兢兢,生怕一步行差踏错,让国家万劫不复。我需要贤臣辅佐。”
“当吕公著告诉我,安石相公终于同意出山的时候,知道我多高兴吗?原来朕没有被上天抛弃,大宋没有被上天抛弃,上天终于给大宋送来了一个可以挽回局势的人。”
“我将国政托付给他,跟在他的身后虚心学习。王相公的变法之议,让我大感振奋。”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承诺?”
“然而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心目中的君子们,彼此之间的政见分歧,竟然大到这样的程度。”
“包括你,对王相公的主张,也存在那么多的发对意见。”
“到底谁才是对的?没有人能够帮我解答,我只能自己寻找答案。”
“我摸索了十年,大宋如今的局面,让我觉得,我们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