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五十六章 苏诗 (4 / 5)
庐山自古不到处,得与幽人子细穷。”
“妙极,苏轼诗中含典实在是有些多,学识丰博大,让人不能不叹服。”
的确令人叹服。
这诗首句,先是以孔子的不怨不容的典故,形容刘恕如孔子。
次句的典故是东汉时,郑玄向马融问学,学成后返回山东,马融感喟:“吾道东矣。”故以比之,意思是说刘恕离京,便如当年学识随着郑玄学成东去那样,京中再没什么学问人了了。
三句颔联以汲黯比作刘恕。“汲黯在朝,淮南寝谋”。
其实就是说刘恕的刚直令王安石畏惧。苏轼将王安石比作淮南王,也很巧妙,隐在“淮南”之后的“王”字,指王安石的姓。
四句“归去方知冀北空”,出于韩愈《送温造赴河阳军序》:冀北之地产马,“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这句感慨,是说随着刘恕一走,史馆无千里马了。
五句用“嵇绍昂昂,如独鹤在鸡群。”的典故,又用《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的典故,将刘恕比作鹤,以新党众臣为鸡,意为刘恕一去,朝中小人们再不用胆战心惊了。
六句出自《诗经·小雅·正月》:“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而当时新党将王安石和吕惠卿比喻为孔子颜渊,正符合“具曰‘予圣’”这个典故,苏轼的意思,分明是骂他们相互吹捧,以圣贤标榜自己,实际上只是一群乌鸦。
第七句说的是匡裕求道,周天子想着要让他出山相助。但是他并不想过问这些世俗人的纷繁事情,违背了自己的初心,只想一心学道而成仙,走入深山无人之处再不出来,最后成仙而去。
后来人们把匡裕求仙的地方称为“神仙之庐”。这就是庐山,匡山,匡庐这三个名称的由来。
而庐山在江西,刘恕正是江西人,这是将刘恕比喻为品行高洁的神仙老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