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九章 横山关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百二十九章 横山关 (2 / 5)
        这个时代对糖的需求,比对盐更加饥渴,因此三州蔗糖根本无需担忧销路。

        三州的蔗糖主要运到蕴州进行转运,现在的蕴州城,基本都是等待取货的糖船。

        虽然战争前后持续了半年,但是好在甘蔗的收获期比较长,因此没有烂在地里,影响到出糖。

        三州选用的是如今最好的蔗种,亩产四千斤甘蔗,出糖六百斤,跟后世不能比。

        然而此地虽然一岁三熟,奈何粮价低廉,也就是内地的三分之一,因此要换成经济效益,还是两贯左右。

        出糖就不一样了,一斤糖两百文,六百斤,一亩地的产值就是一百二十贯!

        当然这里边还包括了砍伐,运输,压榨,炼糖,包装,再加工等等一系列在里边,整个流程都有人都参与了分润,而蔗农手里能拿到的,实际十分之一都不到。

        但是仅仅十分之一不到,都已经是过去种稻子产值的数倍,农人的心情自是不用说。

        当然一百二十贯并不是最终产值,水果糖,薄荷糖,软糖,奶糖,冰糖蜜饯,果酱,糖水罐头这些精加工产品,才是来钱的王道。

        比如荔枝糖水罐头,龙眼糖水罐头,这两样本来可是不大利于保存的东西,现在完全可以供应汴京市场,甚至可与运到陕西,高丽。

        一个荔枝罐头在西夏和辽国的售价,那是高得惊人,权贵们宴会的餐桌上,要是每桌有一盏荔枝银耳羹,那就是主人最高规格的接待。

        其余的糖果,尤其是奶糖,咖啡奶糖,成为了西方商人哄抢的物资。

        第一批样品被蒲珊抢了个大便宜,因为搞鱼露转批,蒲珊算是积少成多,有了一些积蓄,第一批奶糖出来后,他抱着对大学士吃货属性的绝对信任,将所有积蓄全部换成了奶糖,第一次回乡,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