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四十七章 请求移民 (4 / 5)
驻守徐州的部队是武卫军,禁军本来知州是无法调动的,当此紧要关头,苏轼也顾不得了,跑去找到武卫军指挥亲自动员:“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指挥慨然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自当效命。”命令全体官兵出动,给抗洪注入一股强大的力量。
徐州城的东南方正处在徐州有名的泄洪通道——百步洪的俯瞰之下,现在随时面临洪水倾覆的危险。
如果洪水犯城,东北戏马台下的平地最易成为过洪走廊。
苏轼曾多次登临戏马台巡视,察觉了危险,指挥军民修筑了一条“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的长堤。
这条长堤修筑得十分及时,堤坝刚刚完成,大水便凶猛袭来,但是被堤坝阻挡,暂时缓解了洪水淹城的危机。
此时又下起瓢泼大雨,昼夜不停,水位不断升高,翻滚的洪水眼看就要越过城墙。
苏轼把家安在城头,自己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坐镇指挥,让官吏分段把守。
经过七十多天的奋战,大水终于褪去,徐州城,保住了!
朝廷认为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特意下令嘉奖。
而苏轼又开始放嘴炮了,说什么抗洪不重要,灾后才重要。
当年司马公和苏油考察河北,根据富弼救大名府,李肃之救瀛洲的的方法,列有条制,要求朝廷将之颁喻京东路,启动河东救灾应急预案。
司马光和苏油联手炮制的河情咨要和北流图经,堪称调查报告的经典之作,但是过于详细琐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