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变应在辽国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九十四章 天变应在辽国 (1 / 5)
        第七百九十四章天变应在辽国

        这些只是解决了线的生产效率问题,要变成布,还离不开另一项伟大的发明——飞梭。

        其实飞梭和梭子的区别不大,不过折刀和钟表的发展,带动了精密器件研究。

        石富将飞梭改造成了全封闭式金属器件,棉线缠绕在飞梭内部小棍状的线轴上,从尾部牵出,飞梭表面打磨成了镜面工艺,看上去就像一个又长又扁,光滑异常的小金属棒。

        随着摩擦力的极度减少,飞梭的行程就能够更长,苏家织造便能够织出面幅更宽的面料。

        面料宽度已经远远超出一个人双臂展开的长度,因此得在织机上添加打梭装置。

        虽然一台织机得用到两个人,但是生产效率远远高于以往的所有织机。

        如今的织布,卡在了开口,投梭,卷布三个自动化阶段和联动阶段。

        苏油让四通商号在时报两浙新报潮报上刊登悬赏启示,谁能在机械自动化上解决三个问题里的一个,将获得一千贯的奖赏。

        如果谁能解决联动问题,完成织机的整体自动化改造,商号将尊其为织造供奉,同时给予五千贯的奖励!

        如今开口和卷布的自动化工作已经解决了,这个不难,属于千金市马骨,目的在于打出广告效应。

        剩下的两个奖项,至今没有人能拿到。

        不管怎么说,现在大宋的棉纺技术,已经达到了近代工业前只差临门一脚前的水平,而这些机械需要集中起来统一利用,才能产生效率。

        因此需要一个地方来摆放管理。

        十月中旬,苏油在上海务船坞的旁边,划出了一片荒地,成立了四通商号松江织造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