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五十七章 笔名 (2 / 4)
但是苏轼在时报上刊载了一则小启示,让张舜民的名气一下传遍了大宋。
主要是一首卖花声过岳阳楼闹的。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这首词苏油喜欢到了不行,坊间传说是苏轼外放南下的时候所作,风格也的确很相似。
于是苏油去信大苏,到底是不是你写的?
大苏看了也喜欢,多方打听,发现是张舜民的词。
于是大苏促狭地在汴京时报刊登了一则启示:“向前岳阳楼前卖花者,张芸叟也。”
短短十三字,让张舜民身价倍增,也足见大苏如今的文坛号召力。
两浙路那边,出了个蔡京,还有个何执中,曾布也不错,这三人的施政能力非常突出,一个主抓农业,一个主抓盐务,一个主抓铜冶,堪称苏明润的得力助手。
而文事上,有晏几道,秦观,晁补之,还有个贺铸。
仁性天生苏明润,当真是名不虚传,贺铸到了杭州,苏油隆重接待,将事情给直接定性——薄幸这个词牌,就是人家贺铸贺方回所创!
贺铸当然不信,要苏油也拿原曲出来听听,因为大宋如今也有不少词牌,是字同牌不同的。
苏油摆摆手表示没有这个必要,同样在两浙新报上刊登了一首启示:“贺曲当前,苏曲难后。”
正在为戏剧王昭君发愁的原花魁小娘子周南,亲自上门邀请贺铸共同创作,贺铸的名声与张舜民一样,一夜之间轰动江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