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百七十五章 忠烈祠 (2 / 5)
        熙宁三年,朝廷诏书天下,征集理财省费,兴利除弊的良策。

        此时,郏亶已任广东机宜文字,建议治理苏州水田,认为“天下之利莫大于水田、水田之美莫过于苏州。”

        并指出了营田必须和治水相结合,“辨地形高下之殊,求古人蓄泄之迹。”向朝廷献上《苏州水利六失六得》和《治田利害七事》,分析“苏州五县,号为水田,其实昆山之东,接于海之冈陇。其地东高而西下,常熟之北,接于江之淤沙,其地皆北高而南下。”

        “是二处皆谓之高田。而其昆山冈身之西,抵于常州之境,仅一百五十里,常熟之南,抵于湖秀之境,仅二百余里,其地低下,皆谓之水田。”“驱低田之水尽入于淞江,而使江流湍急。”既可冲刷河床,又可加速排水,最后化泽为田。

        应当说,分析和论述都是相当精辟的。

        王安石大为赏识,任命其为司农寺丞,提举兴修两浙水利。

        结果水利未成,水害已至,两浙路发生洪灾,之前的工役废于一旦,郏亶被罢免。

        苏油知道后,让四通商号将他接到昆山,继续实践其治水理论,而且给他配备了专业地理测绘小组,总之一句话,要人给人,要钱给钱,打造那片价值洼地。

        郏亶感激不尽,在太仓重起炉灶,取名为“大泗瀼”,开圩崖、沟浍,场圃,大搞水利开发。

        沈括摇头叹息:“天不时,人不和,郏亶也是够倒霉的。其理论其实没有大错,不过浙西诸州水患,久不疏障,堤防川渎,多皆堙废。”

        “全靠增加徭役来承担,必然怨声载道,民力穷竭而难以成功。”

        说完对苏油拱手:“明润,能否请皇宋银行,给我提供一笔贷款资金?我用兴利所得的田地来偿还。”

        苏油说道:“这事情是司农寺的正管,你不找相公,却跑来找我?”

        沈括叹气:“你别哄我了,你看如今国朝水利,靠司农寺,都水监,疏浚黄河司搞的河北,两浙;与靠银行支持搞的陕西,荆湖,汴京,哪一边更加可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