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四十一章 军器监 (2 / 4)
意思是来找我要画的那些人,我都告诉他们传人在眉山,你那里很快就会高高堆起袜材了。
末尾还附了首诗,最后一句是“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
苏轼调皮,回信说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我知道你倦于笔砚,画是不可能画的,你是不是想骗我得此绢?
文同无可以答,只好承认:“好吧我写诗写错了,世岂有万尺竹哉!”
苏东坡却和了他那首诗,末句是:“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这是蜀学,涉及到光直线传播和三角函数等理工知识,被苏轼化入了诗句当中,同时还包含着佛家的机锋。
文同收到信,无可奈何地笑道:“子瞻辩则辩矣,然二百五十匹,吾将买田而归老焉。”
于是搜检出自己的一副得意作品寄过去:“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有宋士大夫之间书信来往戏谑,也极风雅不下魏晋。
这时候张麒过来了:“少爷,宴席好了。”
苏油说道:“那去叫薇儿和迈儿,我们开饭。”
席间,苏油问起苏轼和苏辙两人的仕途。
苏轼监官告院,直史馆。苏辙则被王安石吸收到计司新成立的部门——制置三司条例司,除检详文字,也就是文字校对工作。
说道这里,苏轼就不由得冷笑:“三司条例,经韩公,唐公先后两次整理,如今上下颇以为便,明润你为何不愿意当那盐铁副使?那吕惠卿是谁?三司条例,本当由你来主持才是!”
苏油摇头:“我提出过意见,制度从中央起,之后解决三大发达地区,然后是各处上州,最后在全国施行。陛下认为进度太慢,认为既然法令清晰,就当赶紧推向全国范围。介甫公认为他有能力做到,所以,就这样喽……”
苏辙也感到滑稽:“如今京城之中,有用介甫公比孔子,拿吕惠卿比颜渊的。哈,孔子要颜回和子路各言尔志,子路答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撼。’而颜回则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