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分析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六章 分析 (3 / 4)
        政府财政支出过多,冗兵、冗官、冗费等是造成国家财政紧张的直接原因。

        果然就听司马光说道:“救灾节用,本就应当从贵近之人开始,两府辞赐,陛下应该同意。”

        王安石却表示反对:“昔常衮辞堂馔,时议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而且现在看来,国用不足,并非当今之急务。”

        常衮是唐代宰相,堂馔就是政事堂配发的工作餐。当年常衮带头不吃工作餐,表示替国家节省费用。时人讥笑他要是自知无能,那就当老老实实推辞宰相职务才是,推辞工作餐算什么?

        司马光说道:“常衮辞禄虽然不算什么,但是也比那些持禄固位的人贤明。再说国用不足正是当今急务,安石这话,说的不对。”

        王安石说道:“所以不足者,那是因为未得善理财之人。”

        司马光反驳:“善理财之人,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穷为盗,非国之福。”

        王安石说道:“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司马光冷笑道:“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则在官,譬如雨泽,夏涝则秋旱。”

        “所谓不加赋而国用足,说白了,不过是设法阴夺民利,其害更甚于加赋。别以为我不知道这是桑弘羊欺骗汉武帝所说的话,史迁书之,是为了凸显其不明,后人岂能效仿?”

        两人争论不休,眼看朝堂上又得吵起来。

        苏油出列:“陛下,臣有言。”

        一般派往蜀中的官员回京后,背上都会贴上个“懂经济”的标签,何况这娃是蜀中土生土长起来的,四通商号,听说与之渊源颇深。

        九岁就跟着老计司张方平,十岁跟着赵抃一路探索“蜀中模式”,入仕以来,政绩中军事民生占了三分之一,经济怕是占了三分之二,要说如今朝堂之上谁对于经济之道最有发言权,怕是非苏油莫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