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制曲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七章 制曲 (1 / 5)
        
第六十七章制曲

        后边的淡酒也不是无用,换掉酒糟后,可以浇淋在新酒糟上,提高出酒量和度数。

        见工人们已经熟悉了操作,苏油这才带着已经熏醉一般的工头进入曲房。

        这里已经严格控制,门口写着标牌“未经许可严禁入内”。

        进门要换衣换鞋,换上每日煮洗的青麻大褂,青麻口罩,油靴的木底踩在门口的石灰水大木盘里消毒一阵后,才能进入房间。

        房间也经过消毒,用提萃的烈酒喷洒过。

        所有的东西,都用开水煮过。

        目前大宋的小曲制作工艺,是采用糯米或粳米为原料,先浸泡蓼叶或蛇麻花,绞取汁液。用汁拌上米粉,揉成米团,天然养成曲种。

        但是这个制法存在严重缺陷,天然接种的酒曲,酒曲中微生物的来源主要是水源,原料本身所带入,或者制曲场所及用具。这就导致性能优良的菌种无法代代相传,酒质也就无法恒定。

        因此苏油将药水法改造成了后世常用的药粉法。

        方法就是将陈酒曲,水,米粉,辣蓼草末,经过拌料,打实,切块,滚角,然后接种。

        接种的办法也改成了“滚汤圆”法,就是把新制成的曲团在陈曲粉末上滚动一下,让陈曲末粘在新曲团的表面。

        陈曲末中有大量的根霉孢子,可以在曲团上迅速繁殖,形成生长优势。

        由于可以人为地选择质量较好的陈曲作为曲种,这就能做到择优汰劣。

        通过年复一年的人工选育,自然淘汰,质量优越的曲种,实际上是微生物菌群,就得以保留下来了。

        之后的取种培养分为三期,先是曲团入缸保温培养,养到菌丝丰富稳定;再入匾箩中继续中期培养,让菌丝尽量接触空气促进生长;中间经历过换匾,并匾后,再装箩进行后期培养,最后出箩晒干成小曲丸。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