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接见 (2 / 5)
其实是自己人,只是不敢走太近而已。
玩笑归玩笑,但是该给的荣誉、功劳,司徒决不会因为自己是中官就打折,更不会贪墨隐藏,从来都是直达天听。
中官能在皇帝那里留下名声,这可比什么都重要。
果然,苏油再次秉承了一贯风格,上奏李宪的功绩,要求朝廷念其功劳,予以优待。
还主动整理出他的奏议,发现竟然多达七十卷,主要都是对于西北军事的见解。
更加离奇的是,还在李宪家中发现了《经制财用》三十卷!
这是苏油离开宁夏之后,李宪继续镇守兰州,赵顼改熙河路为熙河兰会路,命李宪提举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的时候,李宪根据苏油发展河西的战略,结合河西走廊特殊的地方经济情况,以及兰州的繁华商贸,总结出来的关于西北边防战略经费筹集、分配、使用的大著作。
不知道为什么,李宪组织幕府完成这部著作之后,竟然没有上报朝廷,也没有告诉任何人!
苏油经过研读之后,发现这部书的价值,甚至远胜七十卷《奏议》。
如果苏油以李宪一介中官也报以偏见,这部关于西北战时经济组织的文献,可能就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一个性格鲁莽,作战方式蛮横粗暴,跟谄媚之徒彭孙搞出“捧臭脚”典故,充满了民国文盲军阀无厘头风格的“李婆婆”,竟然悄不声地干出了这么一件大事儿!
估计李宪也是出于对自己身份与名声的自卑,认为即使送上朝廷,也不可能引起任何重视,甚至会引来朝官们的攻击,说他贪鄙无度,搜刮刻毒,最终选择了将这部巨著藏于家中,秘不示人。
苏油亲自给这部著作做了序,作为曾经平夏战役的主官,和之后建设宁夏的开创者,给予了这部著作极高的评价,认为其不仅具有历史价值、甚至具有学术价值和战略价值。
序文的最后也说出了自己对李宪将这部书秘不示人原因的猜测,指出了士大夫中流行的偏见,不符合天理人情之道,更是缺乏自信,妄自尊大的表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