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 经济课 (2 / 4)
这样的学问,才称得上“经济学”。
如今的大宋很明显已经走上了工业化发展的道路,王安石已经敏锐地发现了这个苗头,并且在他的《经济论》中浓墨重彩地予以了描述。
大宋做学问的土壤很丰厚,常平仓,其实就是最早的“宏观调控”,一些聪明人如薛向,已经开始鼓吹“国家资本主义”,如毕仲游,已经开始建议“统一的国家统一的财政”。
而远在王安石之前,无数的大宋官员,已经在各自治理的地区,尝试过“丁银入地”,“分等纳役”等先进的经济思路。
但是这些人,或多或少都会被贴上“言利之臣”的标签,不是什么好名声。
苏油今天的“科普”,直接给高滔滔和群臣捅开了一扇窗户,言利之臣的标签,怎么都贴不到他的身上。
这尼玛才是真正的经邦治国,安民济世的要义!
无怪苏明润这么会赚钱,也无怪他从来看不上自己的财富。
这不再是“术”,这已经上升到了“道”的高度,有这套理论为指导,赚钱只是它最小最小的一点“兼职作用”而已。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苏油每到一地都能找到当地的发展道路,解释了他为何如此重视民生,解释了为何他如此重视工商矿冶,解释了他为何会对安石相公的新法提出那么多的改良意见,而到最后,几乎所有弊端都被一一言中!
因为他有一套高明的学问为指导!
今天这堂科普课,其实就跟十二平均律拔高了大宋的音乐水平一样,一下子将“经济”这个概念,拔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殿内雅雀无声,所有人都在默默消化苏油所说的内容。
只有赵煦肯定没听懂,不过司徒将群臣震成哑巴的样子,让他感到很光荣。
这种心理就跟宜秋门的乡亲们一样。
苏油不知道赵煦这种莫名其妙的想法,只感到很尴尬,只好躬身道:“这些大约就是臣今日说思,也是臣想要在京师大学堂设立经济学院的初衷,只是这人才实在是不好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