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四百二十四章 四峰岛 (2 / 5)
在航海钟上,因为苏油的知识盲区?导致走了小小的弯路。
最早的航海钟设计得比较大?因为通过汴京大钟楼的设计?大家都认为,钟的个体越大?带来的误差越小?也就是越精准。
为了抵御海浪的波动对钟摆的影响?赵宗佑和石富在钟摆控制上下了不少的功夫。
直到元丰三年赵顼准备在大朝会装逼,要求石富设计能够彰显大宋富丽堂皇,能够摆放在紫宸殿的座钟,以及军方提出可随军携带的时钟的需求后?钟表小型化的设计工作才算是提上了日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石富又逐渐给小钟加上了游丝,陀飞轮?芝麻链等一系列特殊装置?摆脱了钟摆的束缚。
最后得到的小钟?如宣房口泄洪用到的那一座,精准程度已经能够达到三天误差一秒。
之后那种钟被赵宗佑搬上了海船,发现竟然比航海大钟精准得多。
研究其原理,原来高频往复的陀飞轮结构,其稳定性远超传统钟摆,即便在海浪中也可以保持精准!
这一发现给石富彻底打开了思路?既然在海上都能保持精准,那在马背上呢?在人身上呢?
钟表还可以继续变小!
不过这些是另一个课题了,现在左旋螺上的这口航海钟,安装在陀螺仪上,能够提供精准的时间指示。
航海之所以需要时钟,主要是可以用于计算船只所在的经度。
纬度很简单,六分仪对准北极星,得到的夹角就是。
经度就比较麻烦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