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章 渭河问对 (5 / 9)
陆放翁诗曰:‘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武关历史最久,春秋时铸成,是扼居关中通往长江中游大道的咽喉,“秦未得武关,不可以制楚”,足见其战略地位之重要。因设置武关而得名的武关道,由长安东南行,溯霸河而上,过了秦岭,又沿丹水而下。据《水经注》记载:“武关在析县西百七十里”。
萧关天下秀,为秦汉以来西北著名关隘。传闻秦汉帝王出巡,汉唐文人出塞,皆穿经萧关。
最特别的是萧关周围的果儿山玉皇山城东塬三大烽燧及城子岗沈家台城东沟口的城障,构成牢固的人工屏障。三大烽燧筑在萧关的制高点上,既可遥相呼应,又能俯瞰环江城西川,城东沟三水交汇的所有地域,关内、外5平方公里的河谷、山川道路村舍等尽收眼底,高下纵横形成立体防御体系,其设计之精心,布局之巧妙,令无数后人叹为观止。
章援续道:“关中得天独厚,坐拥中原四关,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秦汉隋唐皆据关中而取天下,本朝太祖皇帝亦多有迁都之意,故李卫公有云:‘得关中者得天下’,今中原纷乱,烽火不息,静待天变者不可胜数,天下黎民思得明主,将军心忧天下,胸怀百姓,若跨有关中两川淮南之地,保其岩阻,西和吐蕃,南抚大理,外结柴氏,内修军政理民生,待天下有变,则可率兵出秦川伐江南,是谓以北统南之策,诚如所言,则大业必成。”
楚卫东咬着牙,迟疑道:“莫忘记天下间尚有女真人西夏和摩尼教,昔年西晋历‘八王之乱’‘永嘉之祸’,五胡乱华数百年,赤地千里,汉人百不存一,现下若重演五胡之祸,我等岂非成了天下罪人?”章援不以为然,沉声道:“将军本为天下人做事,此心惟有天下人知,千百年太久,只争朝夕,大丈夫处事,最忌犹豫,当断不断,必受其累!”
楚卫东静静的听着,不再说话。
章援又道:“隋末天下纷争,突厥雄据,晚唐五代十国,契丹虎视,自秦汉以来,每个王朝皆必先安内而后攘外,汉高祖历白登之围,唐太宗有渭水之盟,盖独五胡乱晋,只因唐宗宋祖的雄才伟略,远非晋元帝所能比拟罢了!”
楚卫东沉着脸,低声念了‘唐太宗宋太祖’的名字。
浑身的血液立时沸腾起来。
这是一个属于人才的时代,只有人才才能创造奇迹;这是一个属于天才的时代,只有天才才能铸就神话。
千百年来,往往只有两种人是不被世人所包容的,一种是天才,另一种则是疯子。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欲望和痛苦,当这种欲望被点燃的一瞬间,获取的若不是巨大成功的喜悦,就必定是常人无法承受的悔恨。
章援凝视着他,脸上仿佛带着种高深莫测的笑意。
直到楚卫东身形已消失在渭水河畔,他脸上的笑意才倏然顿止。这时只听一人叹道:“章先生巧舌如簧,堪比苏秦张仪,佩服佩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