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渭河问对 (3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85章 渭河问对 (3 / 9)
        楚卫东迟疑着,道:“我们坐下说几句话好吗?”

        章援笑道:“求之不得。”楚卫东领他到岸旁一块大石坐下,哑然失笑道:“长安城建立已逾千年,至今仍是那样雄奇坚固。”他的声音中仿佛带着些感触:“可是这里许多人的命运却都已改变了,改变了很多。”

        章援静静的听着。他听得出楚卫东心里的感触,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感触。

        是不是因为他已看破了一切。人的命运本就是难测的,又何必感触?

        楚卫东又道:“我知道你出身名门,有一个极负盛名的父亲,昔年叱咤风云的一代权相章惇!”章援用一双发亮的眼睛盯着他过了很久,忽然问道:“你还知道甚么?”楚卫东也在凝视着他,过了很久,才缓缓道:“我还知道你父亲是苏轼最好的朋友,而你也曾是苏门最得意的弟子。”章援居然面不改色,淡淡道:“不错。”

        楚卫东道:”你父亲章惇,博学善文,意志坚定,的确是难得的治世之才;宋神宗熙宁二年,王荆公执政,你父亲为推行变法不遗余力,成为继吕惠卿曾布之后最坚定的变法人物。”章援像听不到他的说话般,沉浸在既痛苦又动人的回忆里。双目射出缅怀神色,缓慢而低沉的道:“不错!”

        楚卫东又叹道:“只可惜你父亲心高气傲,胸襟狭窄,做事往往只求结果,不计后果,一朝得志即党同伐异,驱逐异已,甚至上书揭开司马光的坟墓,暴骨鞭尸,致使你父亲仙去,史卷以‘尽复熙丰旧法,黜逐元祐朝臣;肆开边隙,诋诬宣仁后。’将其列为奸佞,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章援神色有些黯然,却仍道:“不错。”

        传闻苏轼章惇少年时同游,见峰峦绝壁万仞,岸口甚狭,横木架桥。章惇劝苏轼逾越,苏轼畏不能前。章惇却脸色淡然,平步而过,用索系数,蹑之上下,以漆墨大书石壁上曰,‘章惇苏轼来游。’苏轼默然片刻,叹道:“子厚必能杀人。”章惇问及缘由,苏轼说:“一个连自已性命都可以不顾的人,又岂会在意他人的生死。”

        二十年后,章惇用人唯亲,断情绝义,一切果如苏轼所言。

        楚卫东道:“政治是没有对错的,正如历史同样没有对错一样。一个人的是非功过,有时往往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有所定论,你父亲一生仕途沉浮,至少有一句话是足以名垂青史的。”

        章援怔怔道:“哪句话?”楚卫东道:“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章援脸色居然还是很平静,他静静的遥望着远方,脸上带着种说不出的感伤。

        楚卫东凝视着他,道:“先人的功过我们没有办法盖棺定论,自你父亲仙去,你彻底决别了仕途之路,先后投效了蔡京种师道小郑王柴叔夏。多年来殚精竭虑,力图实现父亲平生未竟之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