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5章 焚琴煮酒 (1 / 7)
夜更深,雾更浓。
凄凉月色下的大西湖畔,楚卫东一个人正静立驻游的孤舟上,他的人仿佛就如这冷月般寂寞孤独,又好似迷雾般诡秘虚幻。
徐徐清风拂过耳畔,迷雾中一阵清雅缠绵的萧音仿佛在九天之外翩然而起,就像遥挂云端的明月,又仿似流水棕棕的幽泉,眼帘孤寂凄迷的夜空仿佛变得璀璨夺目,楚卫东凝神倾听,但觉湖畔西南方位那萧音渐愈高亢,那萧韵中仿若蕴夹着阵阵微弱琴声,伴随着轻风流水声,令人瞬时恍如隔世。
楚卫东极目湖畔,一扁轻舟自西南方洞穿重重浓雾,悠悠飘来,只听那萧韵惭惭雄浑,宛若惊电暴雷,地震天轰,又仿似蛟龙出海,冲天怒啸。那琴音却婉约清雅,时若伊人泛湖,温柔心动,时若小桥流水,恬静心怡。
孤舟上两名老者相对盘膝端坐,船首一人须发已发,脸色苍白,双目中透出一丝深邃慧智之色,素手奏萧,神态洒脱飘逸;另一人端坐船尾,面容儒雅,日如朗星,手抚青玉瑶琴,模样淡漠凄凉。相对于萧音高亢豪迈,琴韵却似含蕴一种说不出的幽恨之意,仿似感怀国破家亡,黎民涂炭,报国无门,满怀悲愤难解。瑶琴尾端盛放两壶美酒。凄冷月下没有灯火,惟小炭炉的火焰明灭不定。
楚卫东仿佛也已被这种忧伤悲愤的萧韵所感染,忍不住击案而歌:“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苍陌。人道寄奴曾往,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鹊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好一个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如此壮词豪语,必是楚都统当面!”奏萧老者抚手赞道。楚卫东皱眉道:“前辈识得在下。”奏萧老者微笑道:“犬徒荆嘉从效于将军,老朽仰慕将军威名久矣!”儒雅老者忽然接口道:“可是奇袭金都上京献和氏壁,官家新封成都府路都统制楚卫东?”奏萧老者抚须微笑道:“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自《离骚》《出师表》后,天下名词绝句再无逾者。”楚卫东大惊,忙恭恭敬敬地道:“晚辈不过庸碌俗人,岂敢妄比屈原武侯先贤?”
凄冷月色下,楚卫东静静看着两位老者,眼眸中精光更甚。
江湖中人,绝无一人没有听过天下第一相师袁正卿的赫赫威名;世俗百姓,也绝无一人不想一睹大忠臣李纲的绝世风采。只因为任何人都知道,世上绝没有一个人比袁正卿更博学多才,自范仲淹以来,也绝没有一个人比李纲更忠君爱国!
袁正卿蹙了楚卫东一眼,目光又落在李纲身上,黯然道:“伯纪,听你琴中韵意,却犹有遗恨,莫不是报国无门,满胸抱负空付流水?”李纲长叹一声,道:“朝廷自金人退军,复宠信李邦彦白时中诸贼,朝令夕改,此次愚弟谪守夔州,不知何时方得回京?”楚卫东道:“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世道乾坤,变幻有序,自古皆然,少卿又何必执着!”袁正卿微微点头,苦笑道:“现下时势混乱,乾坤颠倒,远离汴梁未尝不是明哲保身之法。只可惜愚兄近日旧伤复剧,命垂旦夕,再不能萧琴合鸣,与伯纪驰骋江河。”李纲脸色大变,关切道:“昔日嵇康临刑之际,抚琴一曲,叹息《广陵散》从此绝响。只可惜《广陵散》纵情精妙,却从此没有了知音。”他轻叹一声,忽然浑劲一掷,瑶琴身弦尽碎,如檀木归林,飞蛾扑火,小炭炉的火焰瞬时愈加烘热,琴弦在火中根根碎裂,迸出清脆刺耳的“磁磁”响声。
袁正卿失声道:“此七色瑶琴自西汉流传自今,伯纪视为平生至宝,何忍焚毁?”李纲半晌不语,长长叹了口气,说道:“高山流水觅知音,昔年子期故,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今袁兄若去,天下再无知音,空留瑶琴蒙世又有何益?不若以琴煮酒,你我兄弟对月畅饮,自此琴萧绝响!”袁正卿轻叹一声,黯然不语。
楚卫东提起炉上酒壸,另一手取起炉旁的两个酒杯,悠然坐下,提壸为袁正卿李纲二人斟注热酒,悠叹道:“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相比李太白,两位前辈未免入俗了。”
又为自己注酒,续道:“悲欢离合,生死交替,自古皆然,两位前辈又何须介怀?”言毕举杯邀饮,三人一口气饮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