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姜王后被废(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姜王后被废(4)
        姜王后听使臣宣读完圣旨,真是五雷轰顶,倍感冤屈,当场放声大哭,边哭边说“冤枉啊!冤枉啊!这是那个奸贼无是生非,让我背负如此无可饶恕的罪名。可怜我多年身处深宫,勤劳节俭,夙兴夜寐,从不轻举妄动、有辱女师曾经的教诲。今天陛下不查来龙去脉,不分青红皂白,将我押解西宫,这一去只怕凶多吉少,生死难料!quot

        姜王后悲悲切切,泪湿衣襟。只是无能为力,只得随使臣去往西宫。黄贵妃接下圣旨,将圣旨放置在案首,意思就是代表天子在这里。姜王后跪于圣旨前“我姜氏素来秉性忠良,皇天后土可鉴我心。今天不幸遭人陷害,我平时所作所为贤妃你都是看到的,乞求贤妃替奴作主,沉冤昭雪。”

        黄贵妃说:“圣旨说你命姜环刺杀君王,将天下送予东伯侯姜桓楚,篡夺成汤天下。事关重大,违背礼法,扰乱常伦,抛弃夫妻的大义,断绝元配的恩情。若是要论情节之重,当灭九族。”

        姜后:“贤妃在上,我姜氏是东伯侯姜桓楚之女,父亲镇守东鲁,是二百镇诸侯之首,官居极品,地位胜过三公,身为王亲国戚,女为中宫王后,身份更在四大诸侯之上。况且我生的儿子殷郊,已经立为东宫太子,圣上万岁之后,我儿子继承王位,我自然成为太后。还从未听说过父亲为天子,而能让女儿入享太庙的事情。我虽只是一介女流,但也未愚蠢到这般田地。况且天下诸侯又不止只有我父亲一人,若是天下诸侯一齐发起问罪之师,又如何保得永久。希望贤妃详察,昭雪这样的奇冤。我对皇天后土发誓绝对没有这样的事,恳求贤妃回奏陛下,为我转达心声,这是对我的大恩大德。”王后正在鞭辟入里把理由对黄贵妃讲,又有圣旨来催。

        黄贵妃乘辇来到寿仙宫外候旨。纣王宣黄贵妃进到寿仙宫内,黄贵妃朝贺完毕,纣王问贵妃:“那贱人招了没有?”黄贵妃回奏说:“奉旨严加审问姜王后,只是王后并没有做半点亏心的事,确实只有贞洁贤能。王后她是陛下元配,侍奉君王多年,承蒙陛下恩宠,亲生殿下已经是东宫太子,陛下万岁之后,她自然成为太后,还有什么不满足,何必违背心意节外生枝,做这会有灭族之祸的事!何况姜桓楚官居东伯侯,地位已经是王亲国戚,其他诸侯朝见也要称其‘千岁’,已是位极人臣,再遣派刺客行刺,实在是没有这样的道理。姜王后痛伤于骨髓之中,衔冤于覆盆之上。就算姜王后愚蠢到极点,也知道没有父亲成为天子、而女儿能成为太后、外甥能继承王位的道理。抛弃尊贵而追求低贱,疏远高大而亲近渺小,愚昧无知之人都不会做,何况象姜王后,正宫后位这么多年,素来深明礼教之人?臣妾愿陛下察冤雪枉,不让元配之妻遭人诬陷,有违圣德。也请看在王后是太子母亲的情份上,怜悯而赦免王后。妾身幸甚!姜后满门幸甚!”

        纣王听完自言自语:“黄贵妃所言清晰明了,王后应该不会做这事,此事必然还有隐情。”正在迟疑之际,只见妲己在旁微微冷笑。纣王看见妲己冷笑,问道:“美人冷笑不语,为什么如此?”妲己赶紧煽阴风点鬼火:“黄娘娘是被姜后迷惑了。从来做事的人,好的自己传扬,恶的推给别人。何况谋朝篡位这种大事,她怎么会轻易承认。而且姜环是他父亲僱用的人,既然都已经供出指使之人,怎么赖得过去,况且三宫六院的后妃,姜环怎么不攀扯别人,单单指认姜后,岂能没有道理。恐怕不加重刑,姜后是不会承认。希望陛下详察。”

        纣王连声说:“美人说得有道理。”黄贵妃在一旁斥责妲己说:“苏妲己不得如此无理。王后是天子的元配,天下之国母,尊贵可比君王。自从三皇五帝作为君王以来,王后纵然犯有大罪,也只有贬谪,并没有加重刑给正宫王后的律法。”

        妲己辩驳说:“所谓王法,就是为天下人设立。天子只是代天宣布执行,也不能徇私枉法。何况只要犯法无论高低贵贱、亲近疏远,罪行都是一样的。陛下可传圣旨,如果姜后不招,剜去她一只眼。心是眼之根、眼是心之苗,她惧怕被剜目的痛苦自然招认,既便文武百官知道王后被剜目,也是罪有应得,没有什么可指责的。”

        纣王:“妲己言之有理。”黄贵妃听说要剜掉姜王后的一只眼睛,心里着急忙慌,只得上辇回西宫。急急忙忙下辇来见姜王后,泪流满脸、捶胸顿足的对王后说:“我的王娘,妲己就是你百世的冤家对头,在君王面前进献妬妒忌之言,如果你不承认,就要剜掉你的一只眼睛。你就听我一句,就先认了吧。历代君王并无将正宫加害之理,无非贬到不游宫冷宫了事。”

        姜王后泣不成声:“贤妹虽是为了我好,但我平生深知礼教,怎么能够承认大逆不道之事,使父母蒙羞,玷污宗庙。何况妻子谋刺夫君,有伤风化,败坏纲常,使我父亲无辜成为不忠不义的奸臣,我自己成为败坏门风辱没家族的贱妇,恶名千载,臭名万世,后人提及此事都会切齿痛恨,又使太子不能安于储君之位,事关重大,怎么能够胡乱认罪。别说是剜去我一只眼,既便是把我投于鼎镬读货,烹人的刑具,千刀万剐,这也是前世作孽,今生的报应,岂能违背大义。古语有说‘粉骨碎身都不惧,只留清白在人间’……”话未说完,圣旨下:“如姜后不认,即去一目。”

        黄贵妃心急如焚:“快认了吧。”姜王后放声大哭:“纵然一死也没有冒认之理。”奉御官在一旁百般逼迫,毫不留情将姜王后剜去一目,血染衣襟,昏绝在地上。黄贵妃急忙叫左右宫女救人,左呼右喊也没有醒来。真是可怜!黄贵妃见姜王后遭此惨刑,泪流不止。奉御官将剜下来血滴滴的一只眼珠放在盘内,与黄贵妃一同来寿仙宫回报纣王。黄贵妃下辇进寿仙宫,纣王急忙问道:“那贱人可曾招认?”黄贵妃冷冷的说:“王后并没有行大逆不道之事,严刑逼供也没招认,宁愿遭受屈辱剜去一目,也不愿失去为后为妻的大节!奉旨已取王后一目。”黄妃将姜王后血淋淋的眼珠捧上来。

        纣王看着姜王后的眼珠,一时间良心发现,毕竟夫妻恩爱多年,追悔莫及,痛心疾首,低着头沉默一会回头责备妲己:“刚才轻易相信你的一句话,就将姜后剜去一只眼睛。现在还是没有招认,此事是谁的责任?这事都是你轻率行事,如果文武百官心中不服,这要如何善后?”妲己:“姜后如果不招认,文武百官自然会有话说,怎么会善罢甘休。何况东伯侯坐镇一方,也要为女儿洗冤昭雪。这事必须要让王后招供,才能避免文武百官天下百姓说三道四。”

        纣王沉默不语,内心煎熬,有如羝羊触籓_进退两难。过了好一阵又问妲己:“为今之计,你可有万全之策?”妲己:“事已至此,妾身认为一不做,二不休。王后招认则风平浪静谁也无话说,如若不招则议论纷纷,永无宁日。为今之计,只有严刑酷拷,不怕她不认。陛下现在就传旨,令黄贵妃用铜斗一只,里面放炭火烧红,如不肯招,炮烙王后二只手,所谓十指连心,疼痛难忍,不愁王后不认。”

        纣王左右为难对妲己说:“据黄贵妃所说,王后完全没有这个事。现在又用这种酷刑,残忍对待中宫王后,恐怕文武百官愤愤不平。剜目已成大错,岂可一错再错?”妲己:“陛下此言差矣,事以至此,已经是势成骑虎,宁可委屈王后一人,陛下也不能得罪天下诸侯及满朝文武百官。”纣王心乱如麻,无可奈何只好传下旨意:“如果王后再不招认,即用铜斗炮烙二手。不得**,循情枉法。”

        黄贵妃听见纣王又下这样没有人性的圣旨,吓得魂不附体。急匆匆上辇回到西宫,来见姜王后。只见可怜的王后身倒尘埃,血染衣襟,此情此景惨不忍睹,黄贵妃放声大哭,声泪俱下:“我的贤德娘娘,你前世造了什么恶孽,得罪了天地,竟遭此酷刑。”又扶起姜王后劝说:“贤后娘娘,你认了吧。昏君心意歹毒,听信那贱人的话必然想要致你于死地。如果你再不招认,就要用铜斗炮烙你的双手。如此残酷歹毒之刑,我怎能忍心看着!”

        姜王后满脸血泪,嚎啕大哭,痛不欲生:“我前世罪孽深重,死不足惜。只是你替我作个见证,就死也瞑目了。”两人话未说完,只见奉御宫将铜斗烧红,传旨:“如果王后还不招认,即刻炮烙双手。”姜王后此刻心如铁石,意似坚钢,岂能承认这栽赃诬陷之事。奉御官不由分说,将铜斗放在姜后两手之上,只烙的筋断皮焦、骨枯肉臭。十指连心,可怜姜王后又昏死在地。黄妃看见这等光景,心如刀绞,泪如雨下,上辇去往寿仙宫回旨,进宫见纣王。

        黄贵妃满脸泪水说:“对王后动用惨不忍睹的残酷刑法,严刑逼供已经数次,王后并无行刺的事实。这只怕是奸臣内外勾结,诬蔑陷害中宫王后,此事如果处理不当,灾祸必然无穷无尽。”

        纣王听完,大惊失色:“此事都是苏美人叫朕传旨勘问,事已如此,这该如何是好?”妲己急忙跪地启奏:“陛下,不必忧虑,刺客姜环如今还在。传旨着威武大将军晁田、晁雷,押解姜环到西宫去见王后,两人当面对质,难道王后还能推托不认吗?此次必定招认。”纣王:“就这么办吧。”传旨:“宣押刺客当面与王后对证。”黄贵妃起驾回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