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惊天真相(大结局) (3 / 1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惊天真相(大结局) (3 / 11)
        听到成灵西迁的消息,各旗的蒙民云集而来,日夜悲泣,叩头挽留,难舍难分。

        6月9日举行起灵典礼,三声礼炮响毕,成吉思汗灵由骡轿载运启程。成千上万蒙民献哈达、举佛灯,悲痛万分,一片哭声,场景十分感人。《旅行者》杂志记述道:成吉思汗的灵柩,是在伊克昭盟蒙民的泪海中,离开伊金霍洛圣地向前进发的。

        在伊克昭盟衙门绥远蒙政会所在地,灵柩送到沙王府,蒙民又连续进行祭奠。在鄂尔多斯七旗中,选出前往甘肃谒陵送陵代表,并派出“成吉思汗陵寝驻甘肃省办事处”,以便负责此后的有关事宜。

        6月15日成灵经米脂、绥德、清涧、延长到达榆林,居民倾城而出,悬挂彩旗,燃放鞭炮,列队迎祭,灵柩停放于南门外三义庙。6月16日,灵柩改以汽车载运南下。到达延安时,各界一万多人夹道欢迎,中。共中央代表谢觉哉,八路军总部代表滕代远及王若飞参加了祭奠,中。共中央、毛。泽。东、八路军总部、陕甘宁人民政府向成吉思汗灵献了花圈。后来,延安又建立了“成吉思汗纪念堂”,每到阴历三月二十一日成吉思汗大祭时,都举行祭奠活动。

        请运成吉思汗灵柩的车队又经甘泉、耀县、洛川、黄陵、潼关、三原,6月24日到达咸阳。路经之地,群众都燃香叩首、泼散祭物、虔诚迎送,表达了对一代英雄的仰慕之情。

        6月26日,灵车到西安郊外,各界三万多人列队迎接。各界知名人士肃立于街道两旁,与民众共迎灵柩进入城区。接着,按照蒙古民族的祭礼,进行了盛大隆重的国祭。

        祭祀活动进行几天后,灵车经泾阳、永寿、长武、定西,于7月1日到达兰州。甘肃省各级官员、各界代表、兰州市民举行了迎祭仪式,即向兴隆山进发。

        兴隆山,被誉为“陇右名山”,风景秀美,历代有不少隐士居此修仙,清代隐士刘一明居此40多年,募化布施,修复和新建了灵官殿、王母宫、吕祖阁、邱祖阁、三清殿等数十处殿阁,错落有致,蔚为壮观。成吉思汗灵寝安放在大佛殿内,左面安放着其后妃的银棺,右为成吉思汗的宝剑和苏律定。

        我到过兴龙山多次,对这里的风景名胜十分了解,最咸兴趣的一是蒋公寓所,二便是成吉思汗陵寝曾安置在此的大佛殿了,对此地方志上也有记载。

        夏、金曾在在榆中地区发生过战争,争夺战尚未结束,紧接着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又率兵南下,于宋宁宗嘉定十五年(1222年)到了榆中。

        当时的榆中兵荒马乱,成吉思汗大战西夏于马莲滩(今上庄乡东南)和瓦川会城(今新营境内)。由于西夏主阵地和侧翼的紧密呼应,双方进行了数十天的殊死较量,死伤惨重。最后,西夏军战败,弃城西逃。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年已65岁的成吉思汗开始最后一次军事远征——攻灭西夏。蒙古铁骑很快攻克甘州、肃州之后,成吉思汗来到闻名遐迩的兴隆山休养。兴隆山东为榆中川,水草相宜;西为马衔山,牧草丰盛;南北皆为起伏的山丘,芳草茵茵,乔灌林木参差相间。但由于多年的战争,道众四散,庙宇沦为兵营,有的因失修倒塌。成吉思汗到兴隆山后,决定住在东峰眼光殿前。将士们在殿旁搭起帐篷,让成吉思汗在帐内休息。第二天,成吉思汗让部下找来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受封在外),交待说:守业比创业更难,会猛攻也会坚守,才能得天下。攻下西夏后至少用两至五年时间先把内部整顿好。应该多办一些顺民心的事。几种语言的百姓都顺从了,你们就会天下无敌。在兴隆山,他还和耶律楚材等人设定了“联宋灭金,尔后灭宋”的政治方略,为口后灭宋奠定了基础。

        成吉思汗在兴隆山度过了深秋和冬季。1227年春,蒙古大军包围了西夏都城中兴(今银川市)之后,成吉思汗率领一部分军队南下,攻打金的辖区。人夏时,成吉思汗再度来到兴隆山。在兴隆山,他将窝阔台、拖雷叫到跟前嘱咐道:“广土众民欲御辱,必合众心为一,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要铭记。”据《元史》卷一载,闰五月,成吉思汗、耶遂哈敦“避暑六盘山”到了“清水县西江”行宫。在围猎野马时,不慎从马上摔下,一病不起。无数蒙汉神医都没有挽回他的生命。1227年8月25日,农历七月十二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病逝,享年66岁。成吉思汗死后秘不发丧,由一辆牛车在天亮前送出清水县境,最后送到漠北,葬于三河之源的大肯特山一带。由于成吉思汗生前曾到兴隆山,1939年7月,其灵榇由内蒙古伊金霍洛迁到兴隆山,暂厝十年之久。

        成吉思汗逝世后,忽必烈先灭了西夏,后灭了金和南宋王朝。明灭元蒙后,境内蒙古族改称“鞑靼”,榆中县北山因此留下了诸如鞑靼窑、撒拉(浪)沟等北方民族地名。明熹宗天启七年(1627年),最后一批鞑靼人撤离榆中地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