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尸体海洋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 尸体海洋 (1 / 4)
        我和胖子顺着阿英的话音看过去,顿时心惊胆寒,惨无人色。

        无边无际密密麻麻的房舍正在慢慢消失,一片一片一间一间的消失不见,与此同时,一阵淡淡的雾气升腾了起来。

        一直追逐我们的黑影已然了无踪影,再也没有踪迹,那层层叠叠密密压压的房舍也不见了,整个洞窟空间中依然漂浮着淡淡的一层雾气,雾气缭绕,却看的真切,在整个地面上伏着一层尸骸,有的形成了干尸,有的变成了枯骨,甚至有的竟然栩栩如生,像是死去不久,显然是没有腐烂的湿尸。

        古人对尸体的保护用心良苦,费尽脑汁。汞、铅、朱砂、浓酒、蜂蜜、沙砾、盐、草药都曾被用作尸体保鲜的原料。从发现的类型来看,古尸大致可分为干尸、湿尸、冻尸、腊尸和鞣尸几种类型。埃及尸体保存水平很高,但“木乃伊”是一种干尸,比湿尸保存要容易,因此华夏古人对尸体的保存水平,要领先于别的国家。研究资料显示,马王堆汉尸出土的时候棺材里有一种很神秘的红色液体;1973年发现的江陵凤凰山汉尸(男性),棺内同样有这种液体。后经化验,棺液中含有大量的朱砂(硫化汞),其尸均含有这种物质,前者系生前吞服,后者则是死后灌入。朱砂则有杀菌抑腐的功效。这比现代人用**液体进行尸体保鲜要高明得多,尸体的内脏器官可以得到完全保留。

        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是极其有名的湿尸典范,出土后,立即利用现代技术进行保存,但据知情专家透露,目前浸泡在**液体内女尸的骨骼、细胞都朝不好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可见,今天的技术还没有两千年前有效。古人还有用香汤酒醴“洗尸”、棺内置香囊的习俗。马王堆一号汉墓内出土了一批香囊、香枕,有茅香、桂皮、花椒、高良姜、杜衡、辛夷、藁本、佩兰、干姜等香药制成;安徽砀山的“香尸”棺内也有大量的麝香、冰片、乳香、灯芯草等中草药。含有挥发油的香药气味,起到了抑菌的作用,对延长尸体腐烂起的作用不言而喻。

        另有一说,古尸保持多年不腐烂,还与生前大量服用延寿、壮。阳的“仙丹”有关。众所周知,古时候的炼丹术多为江湖术士的骗术,未必真有奇效,反而多有负面反作用,含有一定的毒性,这些含有毒性成分的仙丹,在服用者的体内聚集下来,也能延缓尸体的腐烂时间,甚至得以长期保存。除了使用“化学方法”处理尸体外,古人对“物理方法”的使用也很在意。

        古人常用玉石等物制成“屁塞”、“口琀”一类玉质的东西(古人相信“玉能寒尸”),在人死后立即堵住死者的口、耳、鼻、肛。门等“七窍”(一说“九窍”)之处,防止“魂灵出窍”,保证鬼魂附身、不散。同时,用衣衾层层裹紧尸体,高贵的还身着金缕玉衣,点好墓穴,及早收敛入棺,下葬深埋。

        现在讲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老技艺都已失传了,存尸之术自然也不例外,古代许多尸体保存的秘技,不少到现代已失传,但有的还在民间继续使用,如在佛教界,僧人圆寂后,便通过一种特殊手段将尸体脱水处理,尸身仍可以多年不腐。

        枯骨,干尸,湿尸……一层尸骸铺黄泉,浓浓鬼雾锁乾坤。

        眼前的场景活脱脱是千尸百怪,像是地狱里惨死的无数恶鬼。

        尸体的海洋。

        尸体海洋的中央,高高矗立着一具巨棺,像是一只俯瞰苍生的巨兽。

        一将功成万骨枯。

        我忽然明白了地市出现的原因,那是因为数百年的怨气积攒,氤氲浓郁,变幻漂移,在我们一打开门的时候呈现出了亡灵生前生活的场景,可以说是一种海市蜃楼式的幻影,也可以说是许多脑电波储存后的释放或积压下的展现。

        我和胖子等人立足于洞窟的一处边缘处,借着电灯的光亮向前观望,只见地面凹凸起伏,竟是尸体累积造成的结果,像是一张仰面朝天的怪脸,由于面积实在太大,让我们都胆颤不已,不知道死了多少人才能造成这样的效果,心下不免要问:一个小小的蒲阴阳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制造出这么大的阵仗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