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鬼之诡 (5 / 6)
这个案子的诡异之处很多,据知情人所说,被害人确认后,警方就开始了围绕南大的调查,而且采集了很多南大男生与男老师的指纹,也不知抛尸袋上有无指纹,反正是一无所获。据知情人透漏,凶手可能对南大的环境很熟悉,甚至那个时候,校医院的门口附近是没有什么人的。甚至大铁门是关着的,要进去的话,先要绕过花坛,再推开门才能进去,不熟悉学校的人跑到那个地方去抛尸是不可思议的。若假设是从学院内来抛尸来看的话,抛尸有两个地方,一个就是校医院的小侧门,另一个是校医院汉口路上门口里面,这两个地方,不熟悉校园的人应该不会抛在那里。尤其是校医院,因为平时大家都走宿舍区里面的门的。小侧门很少有人走,刁爱青失踪的时候,正是宿舍区比较热闹的时候,可是居然没有人看见,这很奇怪,估计是因为成教的宿舍位置偏,人是从附近小角门走的。那样的话,那个小角门后来也是一个抛尸的地点。
案发后为何只查男的,据某知情者说,该案发生N年以后,一次吃饭,饭局里有一位是省公安厅的,我就说起了这起案件,问有没有破?他说,案发后,专案组接到了一个电话,里面一个男人说是他做的,并且告诉专案组,他喜欢微胖,穿红衣服的女大学生.没几天,南京另外一个大学的女生就被杀了,不过这次没被剁成上千块,同样也是那样的类型。
尸袋上的指纹,男人的电话,扔尸人对南大的熟悉度。这些依据变成了警方破案搜索的根据,但是为什么地毯式搜索没有任何结果呢?根据法医的判断死者死亡日期当在3—5天左右,也就是说受害人失踪的前几日并未死亡,而且凶手碎尸两千块,还留下辨认刁爱青本人的标志,甚至在案发后还在抛,更让人色变的是有些估计是白天抛的,从碎尸几千块论,这个人或团伙有着很强的心智,经过了一定推敲计划才敢于如此做,碎尸的常规逻辑就是不愿受害人被认出来,但是恰恰相反留下了头颅与指头这些标志性很强的辨认体征,从一开始就为警方设了个矛盾迷局,但是男人威胁的电话却又是明确告知警方是一个人干的,且对南大很熟悉,换句话,警方是在凶手的掌控下在搜索破案,至少还有线索可循,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能破案也就是算怪了。
第一个疑点;尸袋上的指纹是故意为之的,属于一种计划好了的错位。第二个疑点;男人的电话排出了女性作案的可能,但是这也有可能是凶手设计的坑。第三个疑点;这个人对南大很熟悉,即有可能是南大的人。但是不要忘记,这些破案的根据都是凶手提供的,他的可信度几乎为零,从一开始的碎尸与留下可辨认的体征就说明案犯在故意设局,这个局是这样的,所有留下的体征就是让警方锁定被害人身份方便一些,但是问题就在这里面,即是否能够让警方按照自己设定的思路去破案呢?这个问题就是凶手在抛尸前反复推敲的智商游戏,当警方确实按照这个思路去搜索破案的时候,又有几包碎尸被抛出去了,宿舍家属区的侧门口的袋子和校医院的门口的袋子之间只差了一天半天,听警察说正查着呢就又抛了一次,不可谓不猖獗。
据说抛尸。块的时间是大白天,也正好是大家都去教学区上课的时候,宿舍区一带,包括汉口路往东正好是没有人的。而很明显的是越抛越是对准了南京大学的地域,即越集中进南大院内,越是把警方套在了南大为中心的区域内,对南大的学园这么熟悉,受害人又是南大的,凶手基本坐实了南大地域,这是一种筹划目的的成功,而反观刁爱青失踪的九天里,按照法医的断定,她应该是十五号左右被杀,四五天时间是否就能断定他她就在南大附近吗?
那么这句话很关键:她失踪的时候,正是宿舍区比较热闹的时候,可是居然没有人看见,真的很奇怪,估计是因为成教的宿舍位置偏,人是从附近小角门走的。那样的话,那个小角门后来也是一个抛尸的地点。一个很浅显的道理,作为南大学园的学生,刁爱青是熟悉南大的环境的,那么凶手必定走过刁爱青带他走过的道路,纵观抛尸现场,这些只有很熟悉南大环境的路才能做到,那个凶手肯定不是抛尸时才走过,也就是他与刁的认识绝对不是第一次。假如不是南大的人,但是按照凶手的心智论,他这么有恃无恐,一定很熟知周围的环境,这个环境更多的不是地域环境,而是人流环境,因为抛尸最忌讳的是被人看到。这些抛尸的隐秘性恰恰说明刁爱青与这个人曾在这里见过面,因为据知情者说刁爱青“这个人性格比较孤僻,就是爱看书,喜欢逛书店,常去的两个地方南大的出版社书店和新街口的新华书店。”她要见一个不愿意让其他人看到的人,这些地方的路径与环境是最适合的了,无论是谈恋爱还是什么家乡的人,至少刁的性格是这样的,从另个侧面谈,只有两个人在这个地方才不被更多的注意起来,而且刁爱青这种性格可能更喜欢这种无人打扰的环境,那么约她出去的人到底是什么人呢?这也是令人纳闷的事,管宿舍的老太太说不清楚是什么时间哪个人把她约走的,成教的宿舍管理得不严,但是那个人应该没有进到宿舍里面。不是很熟的人,那个状况下应该是约不走人的。但是有一点似乎很确定,知情者说:“出事前些日子,比较反常,她和同寝室的女生说,在逛书店的时候认识了什么人,总抱着一本书看,很喜欢的样子。”一个不奇怪的现象是,大学附近的书店有很多是跟大学有点渊源的人开的,书籍也很文艺,颇有品味。
据说警方一直在凶手的设计中在办案,这个设计是在刁遇害后开始的,加上碎。尸的时间,或者碎。尸过程中就开始了筹谋——如何把警方拉进自己计划的圈子中。其实再换一种思维那就是警方一直在一种错觉中做事,似乎有一种无形的东西阻碍了他们去做什么。
更为诡异的事情就是刁爱青本人,这个女孩内向孤僻的要命,10号那天自下午开始她去做什么了?那就先来还原一下96年大学里的环境,那个时候网络还不发达,大学生之间的交往有老乡会,舞会,笔友会,演讲会,英语交流会什么的,大部分的交往都是面对面的一种交流,相信刁爱青一定参加过其中一些什么活动,起码老乡会是参加过的吧。另外还有书籍与电影什么的,那时候的大学周围有很多录像厅与大大小小的书店,最留行的就是到录像厅中去看电影了,当然这些录像厅放映的电影很多都是有品位的。那个时候去这些地方票价比较便宜,那时候周星驰的电影正好处在黄金时代,正是香港电影的多产期,而陈凯歌与张艺谋的电影也恰好逢时,美国电影也开始蜂拥而至,那个时候读书郁闷了就会去这些地方看电影去,是一种时髦的消遣方式。至于旧书嘛,每个周末都会在学校门口或楼下能挑出几本来,三联的二手文化书籍便宜的也就一两块钱,至于打口带也很常见的,那个时候的学生都是七零后的,读书的人还是很多的,it业也不算发达,学生学的微机都是三八六与四八六什么的,奔腾一代貌似在97年才出来,那时候叫做586,一台486要卖到四五千元,而那时候工人工资是很低的,换句话个人电脑还不普及,网吧还很稀少,即使有也很慢,还算不得大学生的主流消费,在这样一个非虚拟时代的环境中,书本与各种学校的爱好交流会便是大学生的主流和交往渠道,这个女孩的性格在这种环境中似乎就不那么如鱼得水,尽管她内涵很丰富,但是身处这样的环境中,希望懂自己明白自己关心自己的人出现,想要与人交流的心是绝对有的。还有一点,那时候大学生还不像现在这么开放,当然成教班可能稍要开放一些,毕竟里面的学生年龄相对要大一点,坐。台的大学生也是有的,被发现后惩罚力度也很大,那就是开除学籍,因此这个现象是很少的。
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喜欢孤独,都会有交流的欲望,特别是刁爱青这种爱读书又比较孤僻的人,孤僻的人喜欢安静的环境,一个人看似安静独处,却内心无限的遐想与沉思,期盼美好的事情发生。当初刁爱青复读的时候,就是姜堰二中(育英学社),学习期间,一直住在自己家,吃饭也一起吃,平常很少说话的女孩子,很老实。
媒体做过一些采访,做过实地调查,刁爱青住在二楼,如果不去学校,那么她就自己一个人在自己的二楼房间里面,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下楼。平常刁爱青很少跟人主动的打招呼。住在姐姐家很内向,内向到似乎很不礼貌的地步,受害人的性格确实有点偏执的那种----即孤僻,但是她却能在自己的空间里呆上一整天,除了充实自己的内在精神没有其他合理的解释,书籍从某种意义上也是拓展自我内在的一个途径,那时候这样的书虫挺多的,社交能力低下,但是内在丰沛,遇到合得来的就能凑在一起,从媒体的实地采访看,刁爱青这个人还是有很多关系比较密切的同学的,这样的人内心都很有韧劲,这也是内在丰沛的一种特征,内在贫瘠的人最受不得孤单。有人怀疑说;“传说死者之前打工挣了上学的钱,在哪里打工,做什么呢?她的中学同学调查过没有呢?”
我对胖子和阿英说,刁爱青这个人的这种性情最是让人摸不透,网络上风传的刁爱青内向文静与酷爱重金属音乐假想并行,我个人看过周浩辉先生的《死亡通知单》,里面就对这个案件进行过详细的描述和推理,所采用的论证也提到了重金属死亡音乐爱好者这一说,里面的推理和分析很精彩,最后的结论看上去也合情合理,但并不足以让人信服,只能算是交了一份合格的答郑卷吧。蜘蛛在他的畅销《十宗罪》里也运用了这个案件的背景,描述了相同的事件,但他给出的答案就很简洁多了,虽然也在情理之中,但是依然只是一种合理的猜想罢了。其实可以理解为刁这类人外表内向内在丰沛,至于重金属更多是拟猜,她的学费未必都是打工挣来的,但是估计受害人在来大学之前确实打过工挣学费,这一点在乡下的家庭不富裕的孩子间是很正常的事,也没啥奇怪的,刁爱青案发后,她的所有物品已经被南京市公安局全部带走,包括她的课本、她的日记等等,整整两大尼龙袋子。
案发衙村里人议论纷纷,公安挨个排查询问,父母伤心欲绝,母亲更是泪流成河。警察确实来刁的家乡亲自调查过,而且刁有做日记的习惯,但是就纳闷在这个地方,日记中难道就没有丝毫的蛛丝马迹可寻吗?其次,死者来南京只有大约3个月,之前在家乡的状况,有没有人知道,警察希望从她的家人那里了解情况,可是为什么什么都没有得到呢?应该不是什么都没得到,拿走那么多刁个人的东西,应该有个最起码的结论,但事实却是任何事情都没透漏,貌似这不是调查,而是把所有线索控制了,因此某个媒体的实地采访所能找到的有用的东西几乎没有。
“一直没有人告诉他拒绝媒体的采访,也从来没有媒体正面接触过他,我们这次来,对他来说是第一次。他愿意接受采访,愿意媒体关注一下,也许能给自己的女儿沉冤昭雪。”这是来自某个叫悼红轩的媒体的采访记录,因此这种放心只能说明即使媒体采访也得不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倒是有一点刁家没有说起,那就是孩子在上大学前曾打过工的事,以刁的分数,应该可以上一个比南大低一档次的省级大学的。“考试成绩出来后,因为差三分没有进入南大。”——悼红轩采访记录。但是刁没有,而是姐姐的公公托一个朋友,这个朋友认识南大的某个系主任,成教这件事就办成了,从关系网而论,这期间的关系是什么关系,没有下文,这是悼红轩的疏忽,但是很明显老人提起这些事是很激动的,刁爱青姐姐的公公,就是他当初托人走关系让刁爱青进了南大校园系。
说到这里我就对胖子和英子说,我的记忆中周浩辉的里揭露的真相就是以这个为切入点的,做案凶手是某个校领导还是他的儿子,时间长了我记不清了,但总之这就是一个在小时候心理受到伤害的人在特定的情况下又经历了类似的场景,所以一时失控杀害了死者,将其用机器和手工进行肢。解,然后抛尸。的推理和描述很精彩,当时看的我如痴如醉,欲罢不能,等闲下来了,建议他们两人也看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