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篇 斩龙 (1 / 3)
刘伯温刘半仙在民间传说中先知先觉料事如神,能神机妙算运筹幄握。
他通经史、知地理、晓天文、精兵法,博学多才,精于易卦,能未卜先知。
奇人刘基刘伯温作过一套“卦歌”,其最擅奇门术数,又兼精通形势风水之理,在民间传说中都认为此人有半仙之体,能通鬼神。他根据占验推演卦象的理数,将所得结果隐藏在彼问此答地“烧饼歌”中,是一种隐晦玄奥的“预言”,其中暗藏深意和玄机,单纯与其字面上的含义相去甚远,常人绝难揣测,多是参照歌诀,妄加想像臆猜,才得以洞悉其中“天机”。
我曾经听兰州的老人讲,朱元璋在平灭了其他的农民起义军,自己当了皇帝后,便想着一直由朱家的人把皇帝的宝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当时,朱洪武龙兴“大明”,其乃是历代皇朝都讳莫如深忌惮万分的白莲教徒,深信那些玄妙诡秘之道,甚至自诩为“明王”,所以用“大明”为国号。当时的“明王出世、普渡众生”可谓是红极一时流传极广,一时间信者甚广,从者众多。他将胡人逐回漠北,一日在金銮殿上以烧饼为“象”,请刘伯温推算今后天下兴废之事,但天机难言,于是刘伯温当即做“烧饼歌”,据卦撰词,将明代以后的兴亡成败之数,都藏于这首歌诀之中。
朱元璋自然也是对这隐讳难懂的卦歌不明所以,于是便请教爱卿刘基,而刘伯温对所得结果也是遮遮掩掩地不肯明说。朱元璋说世间得失成败都是天意,多有定数,气运有盛便有衰,有荣便有枯,爱卿但讲无妨,朕赦你无罪,没什么可忌讳的。
刘伯温这才说按此卦象来看,胡人虽将败亡,但北龙气数未尽,将来这锦绣河山,还得有胡人的一段天下,我主国运恐怕到不了三百年。这其中机数卦象似有异数,晦涩难明,未必不会横生枝节另有变数,当然也做不得真。物极必反,因果循环,冥冥中自有天意,生生变化无穷尽,有变就有生,倒是眼下似乎在北方地区还有龙气氤氲升腾,不可不防。
朱元璋闻言大惊,深知刘伯温谈吐不凡料事如神,民间百姓都传其为神人半仙,庶民虽然愚昧无知,不知其中自有朝廷动作之功,然王法如铁民心如炉,民意不可小觑,凡事都无绝对。况且自己向来将大事小情悉以问之,其一向对答如流胸有成竹,高深莫测屡献奇策。
古来历朝历代的帝王大都迷信神仙术士,追求长生不死,对于风水气数自然更是深信不疑。朱洪武自然也不例外,于是他便传旨命懂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的诚意伯刘基到全国各地去巡视,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还有会出真龙天子的龙脉,将来能夺他朱家的天下。若发现这样的龙脉之地,必动用人力物力将其风水形势破之。朱重八金口玉言未雨绸缪,刘基刘伯温哪里敢抗命不遵,于是,刘伯温便受命出发了。
刘伯温上路后,自不免要日行夜宿饥餐渴饮,确也是十分辛苦,这一日,他来到了西北地区现如今的皋兰县城。刘伯温登望河楼,极目眺望起来。但见涛涛黄河由西向东奔腾而去;南北两条大山雄峙两岸,山虽不太高,但山形奇特涡旋,藏风纳水非比寻常。只见其山灌木丛生,郁郁葱葱。在南山顶上还有几棵老树迎风挺立,更为其山增色不少。再俯视皋兰县城,城池虽比不得江南水乡帝都皇城,但却也是一砖到底及其雄俊,且为双城相护峙守。西守金城关,东扼桑园峡,南北两山再驻以重兵,其坚硬程度,真如金汤浇灌一样。
刘伯温看后,不由得在心中连连叫好,此地隐有龙气氤氲升腾,地形缠绕奔腾,真是片良土吉壤啊。所以,刘伯温一连住了好几日,还不想走。由于刘伯温追随朱元璋多年,过贯了军中戎马生活,自然而然每天养成了早起的习惯。这一天早晨,他又登望河楼眺望起来,这一看不要紧,无意间他忽然发现,黄河之水气竟然与南北两山的雾气结合在了一起。看上去雾蒙蒙一片,变幻莫测,好不壮观。
而且他还发现,这雾气被晨曦映照着,虹彩吞吐,五光十色,还似有大船巨龙在其为摇曳翻腾,景色更为壮观雄奇。他顿感不妙,于是便对着这皋兰的山河更加仔细地观察起来。他忽然若有所悟:这南北两山不正是两条龙吗,那河南面的皋兰山最高处不是龙头吗,那西端的末尾不正是龙尾吗,而那北面的龙头不正是九州台吗,倘若两龙交尾不就真要出真龙天子了吗?啊呀!这可不得了!一想到这里,连他那白面书生的脸色都变的发起青来。这会危及我家主公江山社稷断送大明江山的,要一不作,二不休,给他来个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第二日,只见他将发髻解开,将长发披于肩上,穿起了道袍,使起了桃木剑,祭起了黄纸符,口若悬河念念有词,龙行虎步腾转挪移,朝着皋兰山龙头处把剑一挥,大叫一声“开”。说也奇怪,那被剑指过的地方,土的颜色从此便变红了。虽然已经斩了一剑,但刘伯温还不放心,又指使皋兰县地方官在南面山上修了一阁,压住龙头,在龙尾处高筑起四个四四方方的大土墩,把龙尾压住,以免使它再次翻身。刘伯温镇压了南面的龙后,便又开始治服北边的那条龙。他指使地方官在金城关上方修建了一座寺院,据说寺院也是可以压邪气且能够影响风水龙脉的,并且指使人对白塔寺进行了扩建,这样,北面的龙便也给治服了。有意无意间,兰州的龙脉就这样叫刘伯温给斩了。
斗转星移,白驹过隙,后来,南北两山的灌木丛也不见了,就连那皋兰山顶上的几棵大树也没了。这且不说,而且还变成了秃山。每年开春之季,还要沙尘肆虐天降黄土。据说,这也是因为风水破了的缘故。所以,以后的兰州,不要说没出过皇帝真龙天子,连封疆大吏位高权重的人物都没怎么出过,甚至就连那富绅土豪都极少。几百年来,兰州当地上了年纪的百姓,每谈及此事,还都对早己死去的刘伯温表示非常愤慨和叹服。
以后,人们就管刘伯温斩龙处叫大豁砚,把皋兰山尾部叫成龙尾山了,把皋兰山下有红色土的地方叫红山根。而且还附会其意,把筑了四个土墩的山,叫成四墩坪,也叫伏龙坪,而且还在坪上建了一座伏龙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