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最短一封信 (1 / 3)
第二十九章最短一封信
果然,卢华说到做到,很快就完成了百善孝为先座谈会纪要,而且也约了几篇稿件。这时,卢华对德仁提出一个要求:张老师,座谈会纪要,这只是纪实性的文章。通讯员写的文章,往往有点肤浅,我倒很喜欢看你带有幽默风趣的文章,那么你就来上一篇,活跃一下校报版面。
德仁认真的:只怕我写的文章,不但活跃不了版面,反而会使校报更加死板。
卢华一脸严肃的:张老师,开什么玩笑呢?我不管,反正活跃不了版面,我就拿你是问。
德仁说:好,我就等着你给我定罪好了。德仁虽然这么说着,可他已经在悄悄地
构思一片文章。过了两天,德仁终于写好一篇文章,递给卢华:卢华,按照你的命令,我的文章写好了,这大概就是鲁迅所说的遵命文学吧。
卢华看了看文章的标题:最短一封信,好一篇遵命文学,这个标题给读者留下悬念,最短一封信?究竟有多短呢?待我慢慢地看来:
李老汉引以为骄傲的是,儿子特别勤快,每天放学回家,顾不得吃饭,跑到河湾割了一大背篓青草背回家里,够黄牛一天吃的了。不等妈妈喊他吃饭,儿子又到屋后山坡上打了一箩筐猪草回来
就是这么勤快的孩子,后来却完全变样了。当然,李老汉知道,儿子并不是变得懒惰了,不过他的勤快改变了方向。李老汉看见,儿子放学回家以后,背着书包直奔后山去了。李老汉跟踪去看,只见儿子坐在草地上,打开书本,翻开笔记本,又是读,又是写,忙得不亦乐乎,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世界。李老汉暗暗高兴,他觉得儿子这样勤奋读书,以后会有出息的
儿子终于进了大学。那时候,手机还没有兴起,有线电话也没有普及到山村,人们主要靠通信交换信息。开学一月后,父亲收到儿子一封来信,那是厚厚的一封书信,密密麻麻地写了三张。单是开头的称谓“亲爱的爸爸妈妈”就使得朴实的父母亲高兴了半天。信的内容更是令人感动,那几个排比句式写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情啊:
儿难忘,父亲东山日头背到西山,辛勤劳动,累弯了腰板;儿难忘,母亲一日三餐下厨操作,柴草烟雾,熏黑了脸庞;儿难忘,父亲省吃俭用,艰苦朴素,却舍得花钱供儿子读书;儿难忘,母亲灯下纺线线,嗡嗡的纺车声,融进儿子的梦乡
卢华感动的:张老师,我不能再读下去了,我要流眼泪了。
德仁接过文章,继续读着:信的结尾写道,儿子真对不起父母,我对家庭没有一点贡献,却伸手讨要生活费,何况城市的生活费比农村要高得多,我真不好意思说出口呢。爸爸妈妈,你们放心,儿子现在花了你们的血汗钱,以后我工作了,挣了钱,会加倍地报答你们。
父母感动之余,互表心意:儿子上大学,我们再花多少钱,也是应该的。
自此以后,他们加紧生产,沟边塄坎,点瓜种豆,收获的南瓜、黑豆,背到集市卖钱。为了挣更多的钱,支援儿子上大学,父亲专门学习了蘑菇栽培技术,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在县上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建了一个大棚,栽培蘑菇成功,有了可观的收入。
父亲挣的钱越来越多,儿子写的信却越来越短,三张减成两张,两张减成一张,一张省到只写一行字。最近,父亲收到了儿子最短的一封信,看了这封信,父亲难过得泪流满面,母亲也呜咽着说不出一句话来夫妻二人抱头痛哭,啊呀,这就是我们千辛万苦养出的好儿子!
他们的眼泪滴落在儿子的信上,打湿了信纸上那个大大的问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