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百善孝为先 (2 / 3)
德仁赞扬的:哎呀,你这群众口语说得不错。
卢华笑笑:还不是跟你学的。
德仁说:对,群众语言是一个开采不完的宝库,我们要多学着点。关于座谈会,我们还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于是,召集骨干通讯员,研究、讨论、安排了发言人及发言内容,避免座谈会出现冷场。过后,卢华说:张老师,我看你有点过于小心了,要是谈起孝道,同学都有说不完的话,哪会冷场呢?
德仁说:不错,说起孝道的重要意义,说起别人的事情,都能夸夸其谈地说一通,可要是联系个人实际,发言未必就那么踊跃了。
卢华想了想:也是,从目前学生的状况看,和父母的联系主要也就是要钱,要生活费,至于毕业以后能不能孝顺父母,那就很难说了。好了,咱们这样的安排也算周到,至于如何引导同学联系实际,深入讨论,老师,那就看你的了,呵呵
座谈会如期举行,合班教室里座无虚席,黑板上“百善孝为先座谈会”几个大字,表明了讨论的主题。按照计划,德仁先讲述了忤逆不孝的女儿,骗取了母亲8万元存折,任凭母亲哭哭啼啼要钱,女儿却避而不见。讲述中,德仁忍不住掉下眼泪。
同学受到感染,纷纷发言,列举了社会上不讲孝道的事例。
一个同学说:在农村,有这么一对父母,养大了三个儿子。老大、老二结婚,分门另户,由父母出钱,盖了两院房子。等到老三结婚的时候,被榨干血汗的父母再也拿不出钱来,老三霸占了老屋,把父母赶了出去。经过村上调节,三个儿子轮流管父母一个月吃住。可怜父母有冤无处诉,在村上一家安埋老人设的灵堂里,竟然哭得昏了过去。
同学们听得义愤填膺,德仁解释说:这就叫,爬在别人的灵堂,哭自己的冤枉。
一个同学发言:一个老太太,死了丈夫,她又体弱多病,两个儿子儿媳都不管她。事情闹到县上,上级责令两个儿子拿出一笔费用,把母亲送进福利院了。
德仁解释道:俗话说,麻野雀,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看样子,这个现象很普遍。同学们,你们长大了,可不敢学这个样子。
在一片笑声中,同学继续举例:t母亲吃了午饭,信步走到大儿子家去串门,原来她想念小孙子了。儿子一家正在吃猪肉饺子,透过玻璃窗看见母亲走进院子,儿子急忙端起一盘饺子,儿媳用嘴努了努沙发,儿子便把盘子放在沙发下面。母亲走进屋里,看见儿子儿媳表情怪怪的,便发出疑问:你们吃啥呢?气味香香的。五岁的小孙子天真地喊道:奶奶,我爸把饺子塞到沙发底下了
又是一片笑声。接着讲述孝道的正面事例。卢华介绍了发生在本校的真实故事,带着母亲上学。这位同学做到了照顾母亲和上大学两不误,并且在学校和同学的帮助下给母亲治好疾病。现在,这位同学已经毕业工作,而且找了一个愿意照顾母亲的好媳妇,一家人其乐融融。你们问我为什么知道得这么详细,有这位同学写给校报的信件可以证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