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甘肃博物馆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甘肃博物馆 (1 / 2)
        就在德仁、翠花兴致勃勃吟诗的时候,旁边一位老者也来了兴趣,插话道:同志,看样子你们是外地来的客人。听管理人员说解放时白塔山上只有七棵树,似乎有点夸张,这却是真真确确的事实。白塔山山高坡陡,山上没有泉水,兰州又干旱少雨。虽然山下黄河滚滚,但是远水不解近渴。解放前,当官的热心搜刮民财,谁还管山上有树没树。事实上,山上植树很难成活,人们形象地说,在南北两山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孩子还难。解放后,政府发动全民植树,党政军带头,定任务,保成活。人们硬是从黄河里一桶一桶抬水上山栽树,而且以后还要按时浇水,保证栽一棵活一棵。这就不容易了,每棵树上都挂有名牌,一年里不知道要抬多少桶水浇树。特别是在夏天,水分蒸发很快,抬水浇树也就更辛苦了。后来,安装了水泵、管道,抽水上山,养护树木才方便了,于是翠绿的树木笼罩住白塔山。

        他们听了,感叹不已,谢过老者,一步一步穿行在绿树丛中,走下白塔山。他们就近找了个饭馆,一人吃了一碗兰州拉面,便觉得十分满足了。暮色苍茫中,黄河两岸灯火通明,倒映在流动的河水中闪闪烁烁,景色迷人。黄河大铁桥明灯璀璨,描画出五座弧形拱梁壮丽的轮廓,倒映河水中,更是光影闪烁,扑朔迷离,吸引着众多游人的目光。

        这时,翠花拉着中华的手,走上灯火辉煌的铁桥。德仁哪肯示弱,也拉住秀兰的手,甩甩答答地走上铁桥。因为是在夜晚,秀兰瞧了瞧翠花,瞅了瞅德仁,也就顺其自然了。不过在这挤挤挨挨、吵吵嚷嚷的人群中,秀兰还是表达了自己嫉妒的心理:仁仁哥,你看你和翠花那个样子,互相带有感情地瞅了又瞅。你朗诵几句诗,她也凑上几句诗。你装了几片黄河石作纪念,她也就装几片黄河石作纪念。你拿起石片打水漂,她也拿起石片打水漂,你打五个,她偏打六个,非要把你压下去不可。

        德仁笑了:嗨,你还讲道理不讲,我做什么,就不能挡住翠花,不让人家做什么。再说,打水漂,谁都想多打几个,可是打多少水漂,就全在于各人力气的大小和技巧的高低了。

        秀兰说:我还说你是故意打得少,有意让翠花超过你的。

        哪会呢?我是拼尽全力打了五个,谁知道翠花能打六个。我想,她可能是顺着水流的方向扔石片的,水的浮力帮助她托起了石片。再说,女人的腰柔软,翠花弯腰弯得深,扔出去的石片都是顺着水面漂的。

        仁仁哥,你既然分析得这么好,为什么输给了一个女人?

        兰兰,下一次再打水漂,我一定赢了她。

        秀兰噘着嘴:什么?你还想再和她打水漂,难道说你还想和翠花再叙旧情?

        这时,翠花走了过来:什么?大姐又说起叙旧情的话了。嘿嘿,我和德仁中断来往几十年,这一次凑巧碰面了,恐怕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唉

        到了这个时候,秀兰反而拉住翠花的手,说着安慰的话:翠花,周至离西安这么近,你啥时候心慌,想看你老同学,对了,想看你青梅竹马的老同学,你就到西安来,我欢迎你。

        秀兰带有调笑地说着,话说出口,就后悔了,咳咳,自己怎么还牵线让他们见面,让他们叙旧呢?可是,说出的话,泼出的水,难以收回了。翠花却笑嘻嘻地抓住秀兰的手:大姐,我们一言为定。秀兰只好装作认真的样子:一言为定。

        这时,德仁也和中华说说笑笑,毫不拘束,就像老朋友似的。两个家庭,四口人,徜徉在这灯火辉煌、人流如潮的天下第一桥上,黄河携带着两岸灯光从脚下哗哗流过,凉爽的夜风从桥上习习吹过,他们是这样欢欣惬意,流连忘返了

        第二天,他们定了两个任务:一是参观甘肃博物馆,一是游览五泉山。甘肃博物馆果然珍藏繁多,令人目不暇接,长了见识。特别是稀世国宝“马踏飞燕”使他们惊叹不已。这尊青铜雕塑高345厘米,长41厘米,奔马三蹄腾空,一只后蹄踩在一只飞翔的小燕子身上,更显出骏马矫健神速。德仁轻轻地说:东汉不知名的艺术家,真是想象超群,巧夺天工,让一匹奋蹄奔腾的骏马后蹄踩在一只展翅飞翔的燕子身上。而且三蹄腾空平平稳稳地站着燕子身上,平衡度掌握得恰到好处。你看,骏马矫健的身姿,强劲的力度,奋发向上的活力,充满着生命的

        德仁停顿了一下,要说“活力”,和上面的“活力”就重复了,他正犹豫时,翠花插话说:充满着生命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样描述不知道行不行?

        德仁高兴地:行行,太好了,我也有这个意思。

        秀兰调笑的:翠花不管说啥,你都说好,马不是人,它知道自强不息是什么意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