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提督南镇抚司 (2 / 4)
陈明峰大声诵读了一番御史的奏折,说道:“陛下,古来天无二日,令无二出,如今辽东前线经抚不和,恐于战事不利。”
“依爱卿之言呢?”
陈明峰沉吟片刻,开口说道:“依奏折所言巡抚王化贞在广宁招集散亡,激励士民,联络西部蒙古,所对并无不妥。熊经略老建议广宁用马步兵,列垒三岔河上;天津、登莱各置舟师,以为策应,也足见。熊经略老于兵事,兼有大局观。巡抚、经略各有才干,为稳定计,当择一用之。若是放任辽东前线经抚不和,恐生事端。”
“朕知道了。”朱由校摆了摆手,“交由廷议商议。”
明朝自宣仁之后,皇权运作机制发生了确实的变化,形成了内阁议政、皇帝决策、六部执行的完善体制。内阁票拟需要皇帝批红才能成为决策,同样的没有内阁票拟皇帝中旨传出,被视为不合程序,六科可以封驳。
朝廷大政事,必令廷臣会议,然后请旨定夺。参预廷议官员一般为九卿(六部尚书,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史)和科道官。又事涉有关机构,有关机构长官亦参与廷议。其初,内阁与议,天顺以后,内阁大学士则不参加廷议,原因是内阁职在票拟,关乎决策,阁臣参加廷议,就会影响行政部门的官员充分发表意见。
廷议达成的共识,“从众议之多者”,即以与会多数人的意见为准。
后世每说明朝皇帝不上朝是怠政,实则明中后期有一整套行政流程,就如同木匠皇帝天天呆在南书房玩西班牙军舰木雕,也有廷议议政、内阁票拟,秉笔太监批红,丝毫不影响政令畅通。
朱由校惯于闲散,能交给臣下廷议他就懒得自己决策。
陈明峰和朱由校说了一会儿话,南书房门外站岗的太监禀告说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求见。
锦衣卫是天子卫率,指挥使直接向皇帝负责,有权限单独觐见,陈明峰听说指挥使在外不免多了几分好奇心,想亲眼瞧瞧明朝的锦衣卫指挥使到底长什么样。
怎么说自己也是锦衣卫指挥同知,响当当的锦衣卫二把手。
“宣。”朱由校一如既往的简洁,说完冲陈明峰笑了笑,“我猜是红夷大炮运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