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3章 坑人不死必遭报复 (3 / 5)
李宝答应一声,吩咐两个亲兵把尸体抬走,又派人进客栈向曹蛟传话。
没过多久,曹蛟提着一个蒙着黑布的鸟笼子从客栈走了出来。
“都统,从房间里搜到了这个,还有一个褡裢,里边有一些金子和铜钱,另外还有一个布包装着几件换洗的衣裳!”
赵俊生接过鸟笼子看了看,揭开黑布,露出一个大鸟笼子,里面还沾着几根鸟毛。
“看来此人就是用这个把鹰带来集市的,没有找到什么能证明此人身份的东西吗?”
曹蛟递过来一个竹片,赵俊生一看,竹片上刻了字、人的画像,这是一个“过所”,所谓过所,就相当于后世的个人临时**,也是通关文牒的其中一种,通过水路关隘时要查验真伪才能放行通过。
古代对流动人口管理得非常严格,北魏就更加如此了,因为人口和户籍关系到赋税、徭役、兵役的征收,而这些都是以户为单位,若是放开流动人口限制,则会出现本地有户籍记录却无人员可以征收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情况,而流动到外地的人员,因没有他们在当地的户籍资料而无法对他们进行征收赋税、徭役和兵役,这就会给朝廷造成大量的损失。
在后世只要有户籍有**就可以走遍全国各地,有护照就可以出国,但是在古代却不行,普通平民一般是不允许走出本县范围内的,普通平民根本就没有**,游学的学子和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允许走出本县范围,但必须要在官府办理一张临时**。
秦朝是最先施行**管理的朝代,要求每一个秦朝人都要有**,这东西在当时的名称叫“照身帖”,这是商鞅颁布的制度,但他自己却因为出逃时没有照身帖而遭店家举报被抓。
秦朝以后的朝代,**变得稀缺,为何?所谓身份,就是指有“身份地位”的,有身份地位的人才有证,没有身份地位的人没有证,所以它逐渐成为特权阶层的专利,普通人根本就出不了县境,要**也没用。
秦朝叫照身帖,在魏晋隋唐时期,临时**叫过所,宋朝叫凭由,明清的**叫牙牌和腰牌,普通人出远门要带临时**“路引”。
这中间很多朝廷只有官员贵族才有**,唐朝和唐朝以前,都以符为**,材质各不相同,符的材质越好,说明此人的身份越高,上面刻有人物像和身份信息。
唐初有竹使符,李渊改成银兔符,后来又改成鱼符配鱼袋,二者缺一不可,用来防伪。到了武则天时期,她认为龟比鱼尊贵,所以把鱼符改成了龟符,亲王和三品以上官员的龟符都是金制,“吊个金龟婿”这词儿就这么来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