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章 备战 (1 / 4)
所谓的“拖”,其实就是“以拖待变”的意思。
想方设法,能不打就不打,尽量拖延郯国人进攻蒲城邑的时间。
万不得已,两军交战,蒲城邑即使战败了,但也不能一触即溃,没有再战之力,最好能和对方多交锋几次……
……
根据理正司那边传来的消息,郯国人已经在靠近钟吾国附近的数个城邑筹备粮草,征用民力,随时都可能发兵钟吾国。
这对子壮他们来说,既是一个好消息,也是坏消息。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是根据理正司的分析,郯国这次出动的应该不是公室军,更有可能是几支地方军联合而成。
公室军,通常是一个诸侯国最为精锐的军事力量,是军队对外作战的主力。如果没有意外,这支力量理应受到国君的直接控制。但如果该国权臣的权势过于嚣张,君弱臣强,国君也未必能够完全控制国内的公室军。
与公室军相对应的,自然就是地方军,也就是各个卿大夫自己的私军,有的时候也称为邑军、邑甲等等。
卿大夫的私军规模不宜过大,否则就有谋逆背礼的嫌疑,所以才有“百乘之家”的说法。
也就是说,一个卿大夫,无论他的封邑有多大,邑中的人口有多少,通常不会超过百乘战车的私兵兵力。
一乘战车至少需要配备甲士十人,百乘战车就是有一千人的甲士。
如果再加上运输粮草,服务于邑甲的徒卒、徒役,恐怕还要再多上两三千人。
至于为什么郯国这一次没有出动公室军,根据流民友贤和彭昂的分析,估计还是因为郯国国君刚刚枉死不久,朝局依旧动荡不稳。
公族权臣司马鸠有可能对公室军不是非常的信任,或者说即使信任他们,也需要公室军暂时守在国都,借以威慑朝中那些不完全臣服他的卿大夫们。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