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炮神庙 (1 / 3)
我心中一惊,想不到地仙封师古竟然如此亵渎神灵,连关帝庙都敢虚设,却不知是那路邪神的庙祠,与先前的庄严气象完全不同,这一正一邪,相差悬殊,真是乌鸦与喜鹊同在,难定吉凶,恐怕不是善处.
我心念一动,急忙拽住正在用力撬门的胖子:别碰大门,这里供着凶神恶煞,肯定不是伏魔真君,小心门墙上有销器埋伏.
随后众人站定了脚步,拿手电筒在殿内四处一照,发现不仅是神龛里的主像,就连侍立在武圣两侧的周苍。关坪,也不知什么时候变做了荫曹中的鬼差,满身披挂红袍,头顶束着冲天辫,面目惶惶可畏.
我们还道是看错了,再次揉了眼睛细看之时,原来先前的泥像身上都蒙着一层布帐漆壳,此时都被藏在神龛后的细索扯了上去,空落落悬在殿梁高处,迷才将庙中的邪神真身显露了出来.
刚才我们的注意力都被棺材山里的异兆所吸引,竟是谁都没有留心庙堂中的动静.其实在进来之前,就已经查看过这幢建筑外围没有销器机括,却没料到关帝庙会是个陷阱,虽然事先提着十二万分的小心,可遇到这完全走出了常理之外的诡变庙堂,仍是不免着了道儿.
殿堂中死寂一片.却暂时没再有什么机括全作支,只是气氛显得十分不对.我越发感觉不妙.必须尽快脱身,借着战术射灯光束环顾左右,见那口冷森森,沉甸甸的青龙偃月刀,此刻依旧加在云台之上,我不禁灵机一动,脑中冒出一个念头来.
在中国旧社会,拜文武先圣之风自古流传,如果关帝庙规模比较大,就往往会有一座单独的刀殿设在边厢里,专供那口关公刀;规模小的庙堂,或是由周仓扛刀,或是平摆在金云托架上.
我见那柄关公刀沉重非凡,心想殿门里恐有机括相贯,破门出去虽然不费吹灰之力,却有可能会是自掘坟墓的举动,何不用这口几十斤沉的大力当做破墙锁,撞破墙壁出去?于是立刻招呼胖子上前抬刀.
众人刚刚走近几步,却见那厉鬼般的恶神泥像身后有块木匾,黑底金字,书着”炮神庙”三个大字.幺妹儿似乎识得此物,连称糟糕.这殿中不仅门窗墙壁,就连铺着琉璃瓦的屋顶和梁柱也不能碰,里面肯定藏有落地开花炮,一旦触发了,整座庙宇就会玉石俱焚,人人都得被炸为齑粉.
胖子原本仗着一股冲劲,打算立刻潜入封家老宅里倒斗摸金,此时见出师不利,不禁抱怨倒霉,估计是出门前又忘记给祖师爷烧香了.
我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说,不是咱们走背了儿,而是地主阶级实在太狡猾了,但我从没听赤字世上有什么炮神庙,难道灾座殿堂是个大火**桶?当真是进得来出不去的绝户倒打门?
Shirley杨也问幺妹儿说:”什么是炮神庙?又如何断定庙中藏有落地开花炮?”
听幺妹儿一说,我们才明白是怎么回事.原来民间拜炮神的习俗,就是起源于巫山青溪.最初是因为凿伐巫盐矿脉时用到了土制炸**,因为条件极为原始简陋,时常发生炸死矿奴之事,于是老百姓就暗造炮神庙.为是专在矿山里供奉的神道,初时只和低矮的土地庙相似,平常将那些炸山爆破的硝石火**,全都存放在这种庙里,其作用就和炸**仓库差不多.
后来逐渐形成了风气,除了开矿之辈,连官兵军队里的火器营,包括后来从葡萄牙红毛国引进的红夷大炮,凡是涉及火**之处,都要拜炮神.明代火器开始发达,但观念还比较守旧**信,军中使用的主要红夷火焰,皆会被冠以将军之职,比如”神武,神威,震威”将军等等.巨炮老化或损坏后也不可改铸分解,而是要造坟墓掩埋.这些全都是由拜炮神的风俗延伸而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