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丶回家 (2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2章 丶回家 (2 / 9)
        黄老学说主张“清静无为”,这与道家有点相似。但古代的“清静无为”,并不是真的脱离世俗的无为,而是在有为中有所不为,以保命安家为主。所以汉代归隐的较多,诸葛亮就是一个归隐之人,如果不是刘备以诚感动诸葛亮,恐怕诸葛亮不会出山。

        同样,出生在乱世的司马懿也有着诸葛亮的洞察力,司马懿的老师叫胡昭,是一个有名隐士,司马懿的人生观受其影响较深。历史上,司马懿得罪当地官员周生等人,如果不是胡昭倾力相救,恐怕司马懿年轻时就挂了。

        三国时有名的人物性格特点突出,当时人们口口相传最多。而司马懿与诸葛亮一样,有着较强的心战优势。当时东汉末年,曹操专权,资料说司马懿不想出来为曹操服务,其实司马懿害怕曹操的猜疑心。

        但司马懿出身世家,名声在外,曹操当然不能错过这样的人才。但征召司马懿时,司马懿却说自己得了风痹症,无法为官。司马懿拒绝了曹操邀请,但曹操不信,就派人查看,看到司马懿装得太像有病之人。

        曹操当丞相时,继续让司马懿出来为官,对派去的人说:“司马懿躺在床上,就将他逮捕!”司马懿装病怎么能逃过曹操的眼睛,司马懿怕被杀,只得出来官。司马懿出来为官后,当过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相当于文秘一职。但司马懿主要还是教太子曹丕。这种教职务很危险,并不是所有太子都能继位。但在这一职务上,司马懿兢兢业业,很受曹操的赏识。

        不过司马懿出官后,曹操还是发现了司马懿的“狼顾之相”,这是曹操猜疑之心在作怪,因为猜疑,曹操不知道杀了多少人。但面对猜疑心重的曹操,司马懿要拿出百倍的忠心才会换得曹操的信任,就是忠心对待曹魏,永远不能有二心。

        纵观司马懿在曹操手下没少出妙计,曹操征讨张鲁,司马懿献计,曹操虽未听,但司马懿已经取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称帝,司马懿支持,他说了一句话:“汉朝的国运将要终结,您十分天下而有其九,还臣服听命于汉。如今孙权称臣,是顺应天人之意。”这句话是司马懿的违心话,但曹操听着舒服。用计杀关羽及安抚荆州民众,曹操都听从司马懿的计谋。

        曹cāosi后,曹丕更为信赖司马懿,毕竟师徒一场。不过此时司马懿开始披挂上阵,执掌了曹魏军权,这对他以后奠定了军事权威。征孙权、抗蜀司马懿屡建功勋,使曹魏离不开司马懿了。事实证明,曹丕死后,司马懿继续以军功立起威信,特别是艰苦的征伐辽东公孙渊,司马懿得到了魏明帝的信任。

        魏明帝曾手写诏:“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可见司马懿与魏明帝的感情已经处到了父子般感情。司马懿在曹魏威信有了,也得到了皇帝的信任,但司马懿并没有放弃求生yuwàng,因为魏国毕竟是曹家天下,曹家势力早就对司马懿嫉妒了。这一点司马懿看得很透。特别是无能的曹爽把持魏国大权时,甚至把司马懿权力全部拿掉。在曹爽看来,司马懿没权了,他就安全了。其实司马懿早就摸透了曹爽打法,而且以司马懿在军中的威信,他早已部署了亲信,为自己求得生路。

        “高平陵之变”是突如其来的政变,但这场变故前,司马懿又拿出装病的招数骗过曹爽,实则为自己保命。但愚蠢的曹爽以为,跟随曹芳去祭奠魏明帝就安全了。此时司马懿动手了,上郭太后,请求废曹爽。司马懿为什么这样做。一来保命,二来曹爽的行为引起共愤,无论郭太后还是朝中大臣都对曹爽不满。司马懿正是摸透了曹爽一切心理,他才敢出手。司马懿再不出手他必然要死。

        司马懿清除曹氏势力后,他也没想到,大权来得这样快,可以说虽然司马懿没有什么大的野心志向,但是那种无处不在的求生欲,让司马懿不得不小心翼翼,活到最后笑到最后。

        曹操没有机会司马懿,毕竟这个小屁孩在他看来只是跟着北陌来投奔的,笑着问北陌道:“不知先生濮阳城墙上说的崤函之固西秦之势,指的是什么。”

        曹操此时真的迫切需要一个发育的地方,兖州老家没有了,以后指不定再也夺不回来了,再没有一个地方发展,真的要打酱油去了,还谈什么争天下啊。

        北陌微笑着说道:“这个得靠文若了,凉州那边的情况,他应该很了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