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丶贾诩,书院,故事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8章 丶贾诩,书院,故事 (3 / 4)
        “当初在洛阳的时候我也是半猜半赌,文和不必在意”,刘毅笑了笑说道,以前的时候也许还能达到那种效果,但今天以后再也达不到了吧,天下大势已经被刘毅搅和的和演义里偏离十万八千里了。

        贾诩笑而不语,是不是猜的大家都清楚,反正贾诩是不信刘毅这些鬼话的,不过今天刘毅的提醒让贾诩意识到自己问题的严重性,什么时候他贾文和也会不自信了,看来真的需要一些东西来慰籍这受创的自信了,贾诩嘴角露出来笑容。

        “文和,快点调整过来啊,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要开战了,贾文和的名字应该让天下人都知道”,刘毅看着窗外的人来人往,头也不回的说道,希望贾诩能快点回到当初的状态吧。

        “我会的”,贾诩严肃的说道,最近的气愤贾诩也感觉有些不对劲,这行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愤令人感到很压抑,不过贾诩也不知道在哪发生的情况,会和谁产生战争,但总要拿出来自己的最佳状态去帮助青州度过难关。

        简单吃了一些东西,刘毅就和贾诩准备回政务厅啊。途中又是人挤人回去的,刘毅看着这人来人往的街道不由的微笑着,这就是他打造的城阳啊。

        很多诸侯的使者来到青州城阳就需要刘备安排给他们住宿,毕竟好歹也是别的诸侯的人,刘备怎么也得给人家点面子。

        和贾诩一块回去后,刘毅掉了个投入自己家了。

        这些天就在城阳等着就行了,刘毅也不打算再出去乱跑了,指不定什么时候就需要刘毅帮帮忙,再说也还要看能不能为青州书院物色一个好老师,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有得忽悠来一些潜力股,才能将来把青州书院给支撑起来啊,只有青州书院培育出来了一些名人,才能会有源源不断的学生来青州书院求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刘毅印象最深的就是颍川书院,最早的时候只是文人躲避战乱的“避难所”,但是随着牛人的日益增多,颍川书院便成了当时聚集天下豪杰的地方。说到颍川书院,不得不说的就是颖川这个地方,颍川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禹州市,说禹州可能大家不太熟悉,说夏朝大家一定都听过,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而这个朝代的首都就是如今的禹州,也就是三国时期的颍川。但是各类史书上,并无关于颍川书院的记载,即使是野史上也只有寥寥几笔,但是有部分野史的记载还是有,就拿荀彧的老爹是颍川书院的院长这件事来说吧。虽然没有明确的史书记载,野史中所记载的:荀彧的老爹是书院院长,荀彧能够为曹操举荐很多名能人义士这件事也是有可能成立的。

        但让刘毅头疼的是因为荀彧的缘故,颖川的人才基本上都会往曹操那倾斜,戏志才是因为荀彧还没有投靠曹操,就被刘备忽悠过来了,不然按照历史轨迹估计还是要跑到曹操那做事,还是郭嘉,完全就是一个意外,郭嘉是不想和荀彧共事,有些服气的意思,才被刘备留了下来,不然等郭嘉想通了,或者荀彧一再请求下,郭嘉很有可能就去投靠曹老板了,尽管刘毅已经从颖川拐来了好几个顶尖人才,但大批的中间力量还是流不到刘备这来,很多就是直接被荀彧推荐给曹操了。

        自然而然的曹老板的魏国有颖川给他输送人才,刘备的蜀国也有一些人才来源,但肯定不是那么稳定,刘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三国中有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就是司马徽,深藏不露,他是诸葛亮的师傅,甚至就连刘备三顾茅庐也是得到了他的指点,可以说是三国中隐藏最深的**oss了。水镜先生有十多个弟子,诸葛亮只是其中一个

        在古时候,弟子出师也是要通过师傅的考核的,就像我们现在说的考试一样,当时诸葛亮等人出师的时候,还传出来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期满三年,水镜先生召集所有弟子对他们说“五天后就要考核你们了,合格的就算你们出师,不合格的,不准再说是我的弟子”。

        大家听了都非常紧张,水镜先生不承认自己,这可不是闹着玩。

        于是弟子们一个个发奋图强,昼夜朗诵。唯独诸葛亮,像个没事人一样到处闲逛,完全不担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