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半坡文明七千年的证明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5章 半坡文明七千年的证明 (1 / 2)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

        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发现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2个男子和4个女子,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遗址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分为大围沟围绕的居住区、围沟以北的氏族公共墓地和以东的制陶区三部分。在发掘的大约10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和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大量的遗物。

        1952年,半坡遗址被发现。

        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

        1958年,在遗址上建成半坡遗址博物馆,1958年4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布半坡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半坡博物馆被确定为全国一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1997年,西安市政府将半坡博物馆评定为“西安旅游十大景”之一,半坡遗址为**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3月,半坡遗址进行回填保护。

        2006年,半坡遗址重新开放。

        半坡遗址就可以将中华文明续到七千年的原因就是有着完善的文明体制。

        出土的有1.房屋:

        半坡遗址居住区占地约30000平方米,其布局是以一座大型房屋为中心,中小型房屋窑穴等散布周围,其外围环绕一条大型壕沟。遗址发掘出房屋46座,可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每种又各有半地穴和地面上木架建筑两类。与房子相关的遗迹还有柱洞和灶坑,半坡遗址发现柱洞200余个,都属于泥圈柱洞。灶坑共发现89个,其中42个保存较好,在灶坑附近或里面,往往有大量完整的陶器,多为炊煮用的粗陶罐或饮食用的细陶钵。

        2.窑穴:

        主要用来储藏食物和用具的窑穴,共发现200多个,多密集分布在居住地区内,和房屋交错在一起。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较小,有多种形状;晚期的较大,一般为口小底大的圆形袋状坑,壁和底部均加工平整。同一时期的窑穴,一般密集成群。窑穴中往往发现有吃剩的食物或各种工具用具,有一个堆积着18厘米厚的腐朽谷壳,有的则发现有人骨架。

        3.沟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