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齐卫不同风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章 齐卫不同风 (2 / 3)
        “宁戚,你从卫国来?齐国西方的黍粟长得怎么样?”

        宁戚想了想,回答道:“田野里的荒地有些多,禾谷也长得不够密实。但应该也能收个五斗粟吧!”

        “哦。”小白的声音有些低落。。其实小白也知道,过去这年的春天由于齐国内乱,影响了齐国的农业生产。宁戚见状,对小白说道:

        “君上您也不用太担忧,亩收五斗也算是平年的收成了。何况临淄附近这些田地里的庄稼长得这么好,我看就是卫国的农田里的收成也不过如此。”

        “哦?卫国的农田产量要比齐国高吗?这是为什么呢?”小白听说卫国的农田能比临淄之田还高产,心里很是惊讶。在他的计算里,临淄附近黍粟的产量已经接近战国时代的平均水平了,卫国的农田若是都能达到这个水平,那他们一定是有了新的种植技术了。

        果然,宁戚回答道:

        “卫国地处于河济之间,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临近河济便于灌溉,堪称土沃水饶,天府之国。更兼卫与北戎相近,戎人多牛马,多贩至卫,故卫人多用牛深耕犁田,对黍粟增产不无补益。”

        小白不由点头,卫国所在正是在殷商旧都,所处的地方先天条件确实太好了。卫国地处黄河下游冲积而成的大平原上,土层深厚。此时的黄河还未变成后世里那条地上悬河,还能为卫国的田地提供大量水源。

        与戎狄相邻,又能与他们相贸易,换取牛马之畜,较早开始了牛耕。因为耕地运货都要用牛,所以宁戚靠养牛这个本事也能得以读书认字。

        不过,随着黄河上游水土流失加剧,终于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次大决口,为患几十年,汉武帝动员大量人力物力,亲负柴草才让黄河回归旧道。

        此时正值春秋时期,黄河流域人口不多,生态环境保持时较好,正是适宜人们生存的地方。等到后世人口增长,植被破坏严重,大河里的泥沙也越来越多,黄河也就成了有名的祸害。在卫国这个地方决口改道好几次,昔日的田畴沃野成为了后世的“黄泛区”。

        只听宁戚叹了口气,说道:

        “卫国虽然田土肥沃,插上根箸就能发芽。但也比不上恶政和人祸呀!卫国国政混乱,政令无常,君主没有威严,贵族肆意妄为。即便有如比肥沃的土地,卫国的人民也没有好日子过。”

        由于卫国的国君的废立经常被手下大臣或是被外国势力干涉,导致国政很混乱。偏偏卫国的君主还有很多奇葩,二十多年后戎人入侵卫国,那个给鹤车马仪仗的卫懿公想要号招国人抵抗,国人就纷纷说:“你让鹤去打仗吧!它食你的俸禄。”若非齐桓公出手相助,卫国差点亡了国。

        与卫国地处黄河下游的平原不同,齐国南方是泰山,山地丘陵众多,土层贫瘠,很难耕种。北部沿海地区多是平原卤泽,土地盐碱化严重,也难以耕种。后世里齐国不断沟通水网,整治土地,才让这片盐卤之地成为粮仓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