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 生臣死臣 (2 / 3)
为了掩鲁国人的耳目,隰朋并没有亲自去接待他们俩个,或是给予高规格的待遇,仿佛把他们当成死囚一样。只是在吃饭时无意中提点了一句:
“在从鲁国返齐的路上路途遥远,可别让这二人死在路上了。他们两个罪大恶极,国君可一定要求他们活着带回齐国的。你们要做点肉粥给他们俩个喝了,以防被饿死。”
肉粥很快被送到了管仲和召忽面前。管仲见召忽的身子已经撑不住了,因此连忙去端过来,用勺子递到召忽嘴边。口中说道:
“召忽,召忽,喝一点吧。”
召忽脸色苍白。口唇发干,但却坚定地摇了摇头,说道:
“这是齐侯之粟,吾义不食也。”
管仲两眼一酸,差点掉下泪来,连忙劝说道:
“召忽兄,你再不吃点饭恐怕是撑不了多久啊!”
召忽神色淡然,说道:
“昔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于首阳山上采薇而食,此为事君之忠也。今我召忽食公子纠之粟,自当竭尽全力侍奉主君。昔乎苍天不佑,公子纠早死,从死者数十人。。岂吾独活?”
管仲听到这里,手里的碗勺也渐渐放了下来,神情十分不平静。管仲只好又说道:
“看今日情形,齐侯说不定不会杀我们了。不杀我们,必会重用。你我回去,或可为相。大丈夫生于人世,自当有所做为,岂可……”
管仲不能自语了。确实,此时的社会风气就是如此,都讲究君主信任臣下,臣下就一定要以死回报主君信任。像管仲这样的一心想要有所做为的功利主义者在后世的人眼里也不太受待见,声誉好坏参半。若不是他后来辅佐桓公称霸,尊王攘夷,得到了孔夫子的高度评价,只怕名声更坏了。
因为对后世很多统治者来说。。你能不能干事并不重要,忠诚才重要,反正总有能干事的,缺你一个又怎样。儒家本来就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自然大力提倡忠孝节义。而且这个忠只是忠于个人或皇帝,不是国家。只是在近代,国家和民族深入人心之后,忠于民族和国家才成为主流思想。
管仲其实是不愿为公子纠尽忠,因为他自觉自身还有一身才能抱负没有机会施展,不愿意就此为公子纠赴死。虽然如此,但召忽也没有看不起管仲,而是说:
“你我追随公子纠多年,你的志向我也知道,我的决心你也明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