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修我戈矛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修我戈矛 (1 / 3)
        小白在造箭的作坊转了一圈,也没有提出什么别的意见来。因为本身这个作坊就已经很完备了,形制虽然简陋,但已经进行了简单的分工合作。

        有专门的工匠用来铸造箭头,然后经过打磨,再装到箭杆上。三棱头实际上比扁平的箭头更加省铜,这也是它以后被推广的原因。

        箭杆是用竹、木所制,南方多用竹,北方多用萑柳,也要进行打磨和刷漆。此时的箭杆长约70厘米,呈圆柱状,看起来笔直。

        在考工记里还把箭支专门按材质进行了区分,把竹制的称箭,木质的称矢。其种类也分成了弓用和弩用。

        至于箭羽要用鱼胶粘在箭杆尾部。让飞行的箭支姿态更稳定。

        所有的工序都是由专精此项的工匠来进行的。毕竟,箭支已经是金木之工合作的产物,古人不可能一手包办全部。

        而只要能做到简单的分工,就可以提升不少效率。所以小白只要求将箭头改为三棱校式的,以后不允许再生产扁长的箭头了,其它并没有做出改变。

        出了这个箭矢作坊的门,小白命令恭送的工匠们回去工作。看到他们唯唯喏喏地返回,小白心中不由怯笑,这些工匠可能没见过跑来这里的国君吧!

        只有工正筑无由鞍前马后为小白引路。小白正好打算前往铸造铜戈的作坊看一下。

        戈是车战用的常用兵器。在历史上。。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使用戈,并且随着车战盛行,经久不衰,直至战国末期,达到了顶峰,之后就被淘汰了。

        当小白到达作坊外时,负责铸造青铜戈的监工冶利也已在门前恭候,看来他也早知道小白前来巡视诸工坊了。

        小白随着冶利进了铸造铜戈的工坊,发现这里可比制箭的作坊强多了。不但人多,熔炉也多。人来人往,运料运戈,大概有个几百人进进出出。

        冶利道:“君上,我们近年所铸之戈不下万柄。齐国的库存不下数万枝。。即便损失再大也能弥补。”

        小白嗯了一声,环视四周,看着忙碌不停地众人,小白问道:

        “这是在新铸戈吗?”

        冶利回道:“不是,前些天与鲁人战,损坏了不少戈,还又缴获了一些戈,需要重新修复,统一装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