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千乘之国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千乘之国 (2 / 3)
        后来,随在时代的发展,战法的革新,在郑庄公时代发明了“鱼丽之阵”,就要求步兵环绕兵车了。因为战法的革新,郑庄公因此而小霸中原。

        春秋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晋国已经拥有四五千辆兵车,楚国也和晋国差不多。齐秦稍差约有三千辆兵车。就连鲁国也可号称千乘之国了。

        战争的发展,武器的进步,特别是弩的发明,使得步兵的地位不断提高。更发展到一辆战车,七十二个徒卒。甚至上百个徒卒一辆!

        至于战国,车兵虽未被淘汰,但明显地位大降,被重步兵和骑兵赶超。称不上具有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力量了。

        而此时的战争因为较原始,烈度缓和,还只是贵族们的战争。追求的是让对手求和纳贡,而非追求斩首数量,以歼灭对手的主力军为目的。这是春秋与战国战争的根本性不同。

        而春秋之前的西周时期,周王室权威犹存。大概宋襄公所描述的战争更符合那时的战争要求。

        那时候,大家都还是亲戚朋友,即便战败了也不会亡掉国家社稷,一次战争死伤的人数不会太多。因此,战争的礼仪还被沿续了下来。

        比如,不鼓成成列,就是不去进攻还没排好队的敌军。

        不能去俘虏对方的国君,见到对方还要行礼。

        君子不擒二毛,不重伤,医药归之。就是对老人孩子们宽容,不杀不抓。对因为受伤而被俘的士兵要治疗后送回去。

        不在对方国君治丧期间进攻。不去进攻受灾的国家。

        听上去很文明,很有道德。甚至比现代战争更文明。

        但这样的情况在旗鼓相当的大国之间照此做还可以,在大国与小国间呢?宋襄公照此做的后果大家也知道了,被楚军打的几乎亡国。

        只有晋、楚两国最先破坏掉这些条条框框。而晋国是受到戎狄的影响;楚国本身就号称蛮夷。他们对周礼从来实行功利主义,有用就遵从,没用就扔掉。

        但在小白看来,所谓古典的贵族之间的仁义礼法不过是为了在脸上涂脂摸粉,粉饰自身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