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李渊与梁俊的途中策 (7 / 10)
当初王阳明也是给自己这样说的。
在后世史书之中,李唐起兵的功劳全都按在了李世民的身上。
李渊长叹一声道:“世民虽然聪明过人,但当时年轻气盛,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就像是当今的太子一般。只想着起兵之后逐鹿中原,未曾想过一旦失败会是什么后果。我一直等待着时机,从现在来看,当时起兵正是不早不晚,恰到好处。”
顿了顿,李渊看着梁俊语重心长的道:“年轻有年轻的好处,老了有好了的好处。有些事,必须得是年轻人去做,但什么时候去做,却要听一听我们这些老不死的意见。太子的雍州新政,吃亏就吃亏在了太沉不住气了。”
梁俊仔细的想了想觉得李渊说的很有道理。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从雍州到长安,做的很多事确实有些着急。
所谓欲速则不达,便是这个道理。
李渊又道:“而太子身边又全都是年轻人,没有老臣辅佐,难免会心焦气躁。这是太子在雍州改制上犯的最大的错误。”
“而楚秋九就与太子不同,确切的说完全相反。”
“太子与诸王长安之战,各自发布檄文,天下诸侯闻风而动为了各自的利益,全都带兵赶到长安来。唯独楚秋九按兵不动,只派了楚秋游一人前来,麾下之兵不过三千。楚秋游乃是镇南府的世子,谁人都知道,南楚的国公向来是传女不传男,这位世子无论是加入洛阳,还是投靠长安,是胜是败,都不会影响镇南府的立场。”
梁俊深以为然,他醒来之后一直在总结洛阳之战中自己犯了哪些错误。
李渊说的这些,很有道理。
“楚秋九明面上只派了一个不痛不痒的楚秋游前来,暗地里却又和那位洛阳的朱大将军联合,在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洛阳城外,若非太子兵行险招,夜袭洛阳,只怕现在长安城里坐皇位的就是那位所谓的伪帝七皇子了。”
李渊说到这。。感慨道:“楚秋九每一步都走的很对,背后必然有高人指点,只是缺少一丝天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