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辛酉政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辛酉政变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有的人说,那拉氏和奕有一次完美的合作,那就是“北京政变”。而这次政变的关键,是两个人的合作,打了个时间差。

        北京到承德有多远呢有230公里。咸丰帝走了8天的时间,这是正常的行走时间吗咸丰十一年八月初八,咸丰帝从北京出走承德,到八月十六日,抵达承德,用了8天的时间。可是,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嘉庆帝巡幸木兰,却走了6天的时间。他是七月十八日出发的,七月二十四日抵达热河。可能是咸丰帝的人多,再加上交通工具不好,多用了两天的时间。那么,清王朝的这次回銮京师用了多长时间呢

        九月二十三日,载淳与两宫太后从承德出发,6天后,九月二十九日,抵达京师。也就是说,他们用了6天的时间,属于正常的时间范围。

        那么,肃顺他们护送咸丰帝的梓宫,到底走了多长时间呢

        资料记载,就在载淳等到达北京之后的第三天,肃顺他们还在密云,距到达北京还有一段距离。之所以慢了几天的时间,是由于咸丰帝的大棺材,行走异常缓慢。一般来讲,要求昼行夜止。晚上是绝对不能行走的,要把棺材供奉起来,反复行礼。而且,这个季节的北方还是雨季,一旦遇雨,道路泥泞,行走就更加缓慢了。肃顺再着急,也没有用。他非常想知道,北京怎么样了,不会有什么问题吧。他猜对了,就是在这宝贵的3天里,发生了谁都意想不到的大事。

        一是小皇帝表态了。

        九月二十九日,钮祜禄氏、那拉氏、载淳一行在载垣、端华的陪同下,抵达京师。奕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并迅速进行了秘密磋商。

        这次会见,是非正式的,是以哭声开始的。这哭声是两宫太后发出的,他们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因而放声痛哭。这哭声不仅仅意味着委屈,更表达出一种企盼,盼望着北京的王公大臣同情她们,来解决她们面临的政权危机。

        这一哭,果然奏效。谁都没有想到,一向在大庭广众之下不会说话的载淳发声:“母后,奴辈如此负恩,即斫头可也,请勿悲”两宫太后惊呆了,恭亲王惊呆了,在场的王公大臣们都惊呆了,一个6岁的孩子,如何懂得这些他居然说出要砍掉肃顺等头颅的话,难道这是天意吗

        不管怎么样,都是皇帝的话,可谓金口玉言。皇帝都说了,肃顺等还能活吗

        二是载垣、端华、肃顺被迅速拿下。

        两宫太后抵达京师,与奕等达成共识,又有小皇帝的表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载垣、端华拿下。资料记载,捉拿她们的时候,是恭亲王亲自指挥的,载垣、端华不服,被强行摘下顶戴,捆绑至宗人府关押。这个时候,肃顺尚在路上,对北京的局势一无所知。

        十月初二日,肃顺一行正在密云歇脚,却被睿亲王仁寿、醇郡王奕强行拿下。《庸庵笔记》记载:“逮者至,门已闭,乃毁外户而入。”不可一世的肃顺没有预料,自己就这样成了阶下之囚。

        三是新的辅政班子组成。

        就**初一,太后连发五道谕旨,中心内容是授予恭亲王奕以巨大权力,命他以议政王的身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并组成新的领导班子。

        这一切,都在这3天的时间差中完成了。这3天时间差,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太后、载淳、恭亲王、载垣、端华、肃顺等。你死我活的政变在瞬间完成了,成功者弹冠相庆,失败者则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真是惊心动魄要命的3天。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的帝制时代中,少数长期当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称干练,尤其擅长操弄亲贵朝臣之间的权力平衡,以维系自身的绝对权威,清朝因为她的能力而续命数十年。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为因应自鸦片战争以来,来自欧美列强的挑战,以及镇压太平天国等民间反抗势力。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在洋务自强运动成果的支持下,清廷得以弭平内部反叛势力,在帝国体制下维系中国相对稳定的局面,并且建设近代化陆海军军备,造就“同治中兴”的气象。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事件,光绪成了一个傀儡皇帝,慈禧开始了她的专政政权,在大清朝历史上,干政的女人最著名的就是孝庄皇太后和慈禧太后。孝庄太后是人人敬佩的,福临登基还是个孩子,大清朝建立不久根基不稳,大清朝能够走过这段风雨飘摇的岁月,孝庄皇太后功不可没。虽然孝庄干政,但是她并没有打算独霸政权,与慈禧太后的干政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慈禧是清末代太后,她兴许是尝到了权利至上的光荣滋味,骨子里有一种全天下人不可忤逆她的情怀。由此即便光绪成年且有一腔抱负,慈禧也不愿意将政权放手,一副顺我者生逆我者亡的姿态。大清朝延续几百年来,干政的女人寥寥可数,除了慈禧太后和孝庄皇太后外还有一位女子满腔热血,对政局也是很有兴趣,她就是慈禧太后的死敌珍妃。。珍妃生于广东地区,与外界交流频繁,思想比较开放,活泼率真的性格深得光绪帝喜爱,进宫不久后便被封为珍妃。珍妃对于慈禧太后掌权十分不满,经常鼓动皇上夺权,这种思想自然被光绪帝认可,但是对于慈禧来讲就甚为恼怒了。像珍妃说过的话放在吃人的后宫就是口无遮拦,珍妃也因此受过不少刑罚,其中珍妃也是首次领略裸衣廷杖刑罚的妃子。

        后来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要带光绪帝出去避避风头,趁此机会将珍妃坠井,结束了珍妃年轻的性命。如果珍妃能够隐忍一些兴许也不会有如今的结局,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打压,或许珍妃的手也真的能够深入朝堂之中。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