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章 31.汾州,晋南 (3 / 3)
“那这不更好,你们正好可以从别处运粮到这,转手卖掉,岂不是能大赚一笔。”谭良栋笑道,不过笑容中还带着点别的意味。
梁赞没法回应谭良栋的这句话,刚好有个掌柜走过来,梁赞立马给谭良栋介绍这个掌柜,把谭良栋的话给滑了过去。
谭良栋也不以为意,这次宴请本身就是煤商们对谭良栋的一个试探,到目前为止大家还没谈到正事上,都是在说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来拉近关系。
宴席过后,谭良栋回了驻地,立刻叫来张应宸,让他去查一查梁赞的底细。早在柳林的时候,谭良栋就苦于自己缺乏有效的信息渠道,便让张应宸从第三营和矿工中选拔二十名口齿伶俐、会讲多地方言的人,这次出兵,便带着这支队伍。张应宸得令后,立即把自己手底下的人散了出去,到交城的各个地方,用这边的方言跟本地人交流,从中打探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
很快。谭良栋便知道了梁赞的不少信息。梁赞的本家是晋南祁县的梁家,在祁县能排进前五。这个时代的晋商大本营在祁县、太谷、平遥三县,能在祁县排在前五,这足以说明梁家的财力雄厚。梁赞是祁县梁家的分支,在交城有自己的一份产业,靠着和本家的关系,梁赞当了这交城商会的会长。
除了梁赞的信息,谭良栋还知道了不少晋商在外风传的事情。比如某某家是朝里某位大人的钱袋子,每年到京城给送多少多少钱,某某家跟边镇关系不一般,专做口外生意,甚至还做杀头的买卖。
这些消息有的是捕风捉影。。有的是空穴不来风,谭良栋听完后摇了摇头,想到了自己了解的晋商。晋商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里面有和后金鞑虏私通的民族败类,也有襄助革命知晓大义的英雄,但更多的还是随波逐流、谨慎小心的小商人,他们面对朝廷的压榨和社会的不理解艰难生存,靠着四处奔波运送财货来赚取点微薄利润,一代代的积累,才形成了晋商这一规模庞大的商人团体。
而在晋商团体中,有那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大笔金银在交易过程中的繁琐和资本与商品之间的微妙关系,做起了票号生意,是中国最早具有金融意识的一批人,比同期只知挥霍享受的两淮盐商不知强到哪里去。
据谭良栋所知。。梁赞的本家梁家旗下就有个小票号,不过,可惜的是,这梁家在外面盛传着是做杀头买卖的,这点谭良栋倒不怀疑,因为,二十多年后,清兵入关,册封的八大皇商里就有一个叫做梁嘉宾的。
晋商的水很深,谭良栋暂时撇开这个问题,考虑交城商人们的事。前来交城跟谭良栋买煤的商人们大部分都是二道贩子,汾州府的市场太小,一般的平民百姓是烧不起煤的,商人们从谭良栋这里拿到煤后,大部分售往晋南和太原府,这两个地方达官贵人和大商人多,能烧得起煤。
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定价,若煤的定价过高,那商人们肯定就不会从谭良栋这里走货,这次来交城就只能做一锤子买卖,若是定价过低,那谭良栋的损失就太大,以现在的情势来看,从柳林往出运煤肯定得靠谭良栋,出价过低谭良栋是不会接受的。
“看来,只能等明天的正式商谈了。”谭良栋自语道,事关吕梁营的财源,谭良栋不敢怠慢。
(本章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