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52章 大师傅.下(第三更) (1 / 4)
实际上这最后一点,倒不用他过多介绍,这些人大都明白这个道理。
有人说铁铧犁要用钢,那是现在的铧犁,因为钢材便宜了,而采用的是高碳钢。
古代的铧犁都是用铸铁,一点不影响使用,钢怎么可能用得起?钢价格很贵的,也完全没有必要。
铁铧犁因为要保证足够的硬度,一是为了破土,二是为了减少磨损消耗,因此都是铸造。
现在很多机器设备上的钢构件,为了减少磨损,依然采用白口铸铁,而不是用钢。
李丰介绍完之后,就把图样交给了刘木匠。
旁边,韦师再次听完他的讲解之后,高声赞叹道:“李郎。昨日我只听了个大概,还不是很明了。今日又仔细听了听,再加上又看了看他们原本用的铧犁,一对比之下才知,李郎这发明真不简单。
如果此铧犁能够在全国推广,每年增加一成粮食,就是一千多万石,就是再砍一半,那也有六七百万石!
此农具可是功在千秋呀,鄙人不但要尽快在全洋州推广,还要立即给皇帝上奏书,让天下推广此铧犁!”
李丰一听,说道:“是得尽快推广出去!不过,由于铧犁头也做了些改变,最好是重铸。。只有这样,耕田之时,才能更好翻起土来,原来的铁铧犁头效果不好。
这里就有个问题,大部分铁铧犁头都是冶监生产,因此,冶监要重新改变模范,修改原来的图样和标准。
另外,民间正在使用的铁铧犁,肯定只有铁匠重铸,这也要花些时间,还需要另外出钱,也许会有人反对,因此要推广还要颇费一番力气。”
他想,你那增产粮食的算法太过于理想化,实际上推广一种新技术非常不易,并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
就自己这新铧犁而言,估计就是朝廷组织力量全力推广,二三十年时间能够替换一半的铧犁,已经是天大的成绩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