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3章:没有人才国家怎能兴旺? (6 / 6)
刘守仁却对孔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孔夫子一生并未认真当过官,他的《论语》也不过是和弟子们坐而论道的记录。他就很怀疑,如果宋朝的赵普真的是用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那岂不是说,背熟了《论语》,人人都可以得天下吗?可见赵普没有讲真话。
这话倒对了朱元璋的脾气,他说:“太对了,我就曾试过在《论语》里找治国之方,可是没有找到。做人嘛,不妨学学《论语》。”
顽兵与浙西三贤以及随侍官员来到魁文阁二楼大厅坐定,顽兵先向许向前等说:“刘守仁先生是天下大贤,我们能请来,实属不易,今后不要用繁文缛节来打扰他们,我连官职都不敢委屈他,永远称老师。”
刘守仁说:“端人饭碗,总不能什么也不干。我们在舟中试着草拟了治世十八策,请过过目,不知有用否。”
顽兵接过来,说:“这一定是良策,回头我细细地揣摩。”
刘守仁看到门口旗上有“大西八大王”字样,很不以为然,就说:“你们迄今为止还用着八大王的大顺年号,不知想用到何时?”
顽兵向他解释,虽用张献忠的年号,我们的事,他并不管,他死后他的四个义子和永历皇帝也不管我们的事,这总比树敌为好,如果这个时候废了大顺年号,反目为仇,便在西南又多了一个劲敌。
刘守仁认为既是权宜之计,就更不该在各处画张献忠的画像,对他顶礼膜拜。
顽兵岂愿意永远向别人称臣?这不过是事出无奈,他不想与刘守仁探讨这个问题,他心中有数,到时候他会设法摆脱张献忠的义子和永历帝的,现在箍在头上的也不是紧箍咒,头不会疼,羽翼未丰时先戴着也不妨。
他们的话题很自然地涉及到了佛性大师。顽兵称他是自己的蒙师,刘守仁既在白鹿书院师从过他,二人居然可称师兄弟了,关系又近了一层。佛性大师向顽兵力荐刘守仁和刘润东,反过来再劝刘守仁和刘润东出山辅佐顽兵,他是个搭双桥的人,怎能不叫他们怀念。
顽兵想起佛性大师留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真言,问刘守仁的看法。
“韬晦之计很需要,但不是不思进取。”刘守说。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