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中流砥柱 (5 / 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0章 中流砥柱 (5 / 7)
        要说的话,3个批次的“薛远征”级依然存在很明显的区别。比如从第二批开始增加了综合补给站的数量,第二批的后3艘还用有“三面阵”取代了原来的对空警戒雷达,第三批减少了1根阻拦索,但是这些变化不是很明显,而且之前批次的也利用大修的机会,做了相应的进。

        此外,这12艘“薛远征”级的基本性能指标全都一样,有95的零部件通用。

        “薛远征”级的第一次大改,其实是从第四批开始。因为变化实在太大了,所以外界将其单独列出来,并且以首舰“始武”号的名字命名。事实上,采用帝国开国皇帝的谥号来为航母命名,足以证明该航母的重要性。

        与“薛远征”级比,“始武”级最突出的变化,也就是把舰岛移到了右舷尾部,取消了原本位于舰岛后方的3号升降机,扩大了1号升降机与2号升降机的间隔距离,在两部升降机之间增设2处综合补给站,还简化了舰岛的职能,将航空作战指挥中心等部门安排到舰体内部,大幅度缩小了舰岛的面积。

        显然,这些变动无一例外的全都是为了扩大飞行甲板的面积,增强航空作业的效率。

        至于结果,自然是不用多说。

        虽然在24小时内出动舰载机的架次,因为受到弹射器限制,没有显著的提高,但是通过优化飞行甲板的作业效率,短时间的出动能力提高了大约50,全甲板攻击状态下的出动架次,由“薛远征”级的42架提高到了54架。这就意味着,“始武”级在舰队决战中的战斗力比“薛远征”级增强了30。

        可见,“始武”级其实是“薛远征”级的强化版本。

        当然,建造价格也水涨船高。

        主要就是,跟“薛远征”级相比,“始武”级的保障设备增加了大约3成,还采用了大量性能先进的电子设备,而在一艘航母的建造成本当中,保障设备与电子设备的占比大约为四分之一。

        要命的是,很多先进设备的可靠性并不高,导致日常维护量剧增,使得使用维护成本远远超过最初的设想。

        显然,高昂的建造价格就是“始武”级的最大问题。

        受此影响,帝国海军也就采购了6艘。

        与之相比,“白止战”级就是货真价实的“廉价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