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章 动员机制 (2 / 8)
哪怕只是渡过伏尔加河,也困难重重。
在上次大战结束前,准确说是在骆沙联邦投降之前,梁夏帝国不惜耗费更多的物资与牺牲更多的将士,抢在迢曼大军渡过伏尔加河的前面,推进到伏尔加河东岸,就是为了控制乌拉尔山以西的土地。
简单的说,是为了让乌拉尔山成为真正的战略防线。
从军事的角度来说,要想让乌拉尔山成为战略放线,就必须向西推进,控制西边的伏尔加河平原。
简单的说,让伏尔加河东部平原成为战略防御的缓冲区。
这样一来,来自西边的敌人首先就得渡过伏尔加河,然后要向东推进数百千米,才能够到达乌拉尔山西麗。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更容易明白。
如果放弃伏尔加河东岸平原,迢曼帝国的军队就能直接面对乌拉尔山,不存在要首先渡河的问题。
对防御的一方来说,意味着需要守卫整条山脉,至少要沿着乌拉尔山布防。
有了伏尔加河东岸平原,防御部队就能够击中部署在叶堡等要塞里面,在敌人发起进攻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梁夏军队一直采用的这一套防御战略。
整个伏尔加河东岸地区,都是梁夏军队的防御缓冲地带,而这套防御战术对梁夏帝国的装备建设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直升机的航程与作战半径。
从乌拉尔西边前进基地,到伏尔加河的平均距离在300千米左右,梁夏陆军的武装直升机的最大作战半径就是300千米,通用直升机在满载下的航程不低于300千米,大型直升机更是以600千米为设计指标。
只要战争爆发,梁夏陆军航空兵就能够依托乌拉尔山西边的前进基地出击,打击来自伏尔加河对岸的敌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