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2章 贵而无当 (3 / 4)
此举其实是降低了人工效率。
所幸,在战争时期,人工效率反到是次要问题,而且有很多的办法来弥补由此所产生的问题,比如24小时不间断施工,招募更多的工人,甚至通过扩大建造规模提高零备件生产效率。
总而言之,船台的数量有限,而舾装码头要多得多。
第二批“行省”级与第一种大型巡洋舰的建造工作,就是按这种方式进行,即尽可能的缩短船台周期。
至于建造成本,在战时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要说,战时的战舰建造工作,根本就不存在“成本”的说法,海军给予造船厂的是战时配额合同。涉及成本的项目均由海军配送,比如采购钢板与设备,连人员薪酬都是由海军按配给发放。
到大战结束后,造船厂按照一个固定的利润率跟海军结算设备折旧等费用。
上次大战期间,帝国海军采购战舰的相关费用,直到新历95年的年底才全部结清。
因为大型巡洋舰先上马,所以占用了两座船台。
结果就是,由浦州造船厂承担的第二批四艘“行省”级,仅两艘及时开工,另外两艘还在等船台。
用赵禹的话说,那两座船台最快在明年中期才能腾出来。
因为提前采购了核心零部件,就连钢板都切割好了,所以另外两艘的建造速度肯定要快得多。
只要不出意外,能够跟前面两艘同时完成。
问题就在这里。
直到现在,海军司令部都没有批准第三批“行省”级的采购合同,说是“行省”级存在性能缺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