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卓乱政(一) (1 / 2)
董卓屯兵城外,自封为太师,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而且董卓还携兵器随意出入宫庭,略无忌惮。又一次他竟未经通传,意欲擅闯后宫,幸好有扮作羽林军的曾维汉所属1万精锐守卫,他才没得逞。但从此也记住了这支军队,意欲除之而后快。只是他不知道,这支军队人数可以根据曾维汉的意愿,而随时增加。这也是曾维汉通过何太后的关系,名正言顺的在洛阳驻军。
董卓的嚣张拔横,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不满。这不后军校尉鲍信,这一日来见袁绍,直言董卓必有异心,当从速除之。而袁绍则有些优柔寡断,他对鲍信说道:“朝廷新定。未可轻动。”
鲍信见袁绍无意参与,又转身去见王允,亦言其事。王允此时却拿不定主意,只得说道:“且容允与其他大臣商议一二。”
鲍信无奈之下,自引本部军兵,投泰山而去了。而董卓则利用洛阳局势不明之际,招诱何进兄弟部下之兵,一时间洛阳军队大部归其掌握。
在基本掌握洛阳城防和其周边关隘、卫城之后,董卓的野心进一步扩张了。十月初五,董卓私下召见李儒时问道:“吾欲废当今天子,立陈留王为帝,何如?”
李儒答道:“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
董卓大喜,立马下令次日大排筵会,遍请公卿。
消息传至曾维汉处,曾维汉心想:看来这董卓如历史上一样,准备废帝立陈留王为新君了。于是他立即通过密道觐见何太后,曾维汉并未告知何太后废帝之详情,只是说先帝遗诏已落入董卓之手;让她写一份密诏,内容大致是:天子和太后获悉,有人欲废立新君,密昭曾维汉进京勤王。日期落款为九月十六。说服何太后之后,曾维汉立即下令。。让洛阳周边的秘密据点兵力立刻凭借此密诏,以最快的速度接管洛阳八关,并**,让董卓与西凉之间暂时断了联系。而在洛阳城内,则通过皇宫内的几座系统兵营,加紧生产了一批士兵。然后利用明日董卓在温明园召见百官,无暇分身之际,完成对整个皇宫的全面控制。当然这是明日该做的事情,办完正事之后,曾维汉再一次留宿于何太后的寝宫约一个时辰,期间自然是春风几度了。
第二日,董卓设宴于温明园,召见百官。公卿皆惧董卓,谁敢不到。卓待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过数巡,董卓下令停酒止乐,当庭对百官大声说道:“吾有一言,望众官员静听。”
闻言众皆侧耳。董卓接着说道:“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听罢,不敢出声。
忽见座上一人离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道:“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董卓一看,此人乃并州刺史丁原也。于是大怒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遂掣佩剑欲斩丁原。时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李儒急忙进言道:“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向都堂公论未迟。”众人皆劝,董卓方才平静下来,而丁原则上马离去。
董卓接着问百官道:“吾之所言,合公道否?”
这时卢植答道:“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董卓大怒,拔剑向前欲杀植。侍中蔡邕、议郎彭伯劝说道:“卢尚书海内人望,今先害之,恐天下震怖。”
闻言董卓随心有不甘,却也停止过激行为。司徒王允接着劝说道:“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
于是百官皆散。送别百官之后,董卓按剑立于园门。。忽见一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驰骤。董卓即刻问李儒道:“此何人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