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朝堂形势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 朝堂形势 (2 / 2)
        虽然赵煦时皇上,但现在真正执掌朝政的是高滔滔。

        朝堂上,担负弹劾之责的朱光庭首先出列:“禀告太皇太后,臣弹劾苏相及枢密使范纯仁,有意摒弃太祖皇上当初所说与士大夫共同治理天下的誓言,也忘了当初太祖皇上为何‘杯酒释兵权’!太祖皇上高瞻远瞩,防范于未然——武勋手中倘若拥有兵权,很可能再度挑起战乱。。使得天下民不聊生;使得大宋江山社稷岌岌可危。现在,他们公然重建武勋在朝堂的地位,怂恿诸位将领大肆领兵操练,是对太祖皇上的不敬-------”

        “敢问朱大人,太祖皇上明智地选择分权而治,防止一方独大,起那不该有的野心,但,太祖皇上何曾说过?大宋的兵将就不需要进行操练了?照朱大人的意思,是不是大宋根本就不需要每年花钱养那么多兵将?干脆全部裁撤了?”

        朱大人----这姓真是姓得好啊!

        苏轼知道自己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凡是喜欢率性而为。可就调动诸位兵将进行操练的积极性而言,可是合情合理的-----他以及官家。。是想适当提高武者在朝堂的地位,可这还不没实行么?能够调动兵将的积极性,确实在幅度上调整了所有兵员的生活待遇——起码每天得有肉吃!但这是他们私下里的承诺,这里面的花费由官家、世家、还有他这位苏相等筹措。当然,这只是暂时的,毕竟养兵的花费不是一个小数。他们也是伺机进行了一些内部调整:老弱病残的生计问题将在已经动工的巢谷学院里面解决,他们的工作重心也放到了那一边,只是还没有明里说把他们这部分人从军队里裁撤出来,但,实际已经如此。

        这是一种实验性的过度,如果确实可行,将来大宋所有入伍者,未得到晋升的普通兵员将在三十五岁时勒令退伍;稍有晋升者,退伍年龄可延至四十岁;一般的带兵大将退伍基准为六十岁------这还只是他们私下里经过多次讨论后制定的计划,要真正落实,或许还得等黄河边上的巢谷学院建成以后再进行商榷。

        “苏相这是胡搅蛮缠,下臣何时说过将所有兵将裁撤了?”

        “臣附议,臣亦赞同朱大人所呈,这是一个导火索,这导火索实在太过危险,作为相爷,不能察觉它所可能引发的危险性,就是不称职。臣申请,接触苏轼的丞相之职,让其他老成持重的大臣担任,才能永葆大宋基业稳固。”

        “请问王大人,您口中的老成持重之人是不是就是你自己?”

        “官家,臣惶恐,官家但不能妄言臣的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太皇太后,苏轼此人一贯恃才傲物,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里,确实不宜为相啊!太皇太后!”

        “忠君爱国?王大人确实忠君爱国,在这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就敢说朕妄言------而且,似乎还想挑拨朕与皇祖母之间的关系!”

        “官家,臣惶恐,臣说‘妄言’,是臣一时心急辩解自己的一腔谆谆爱国之心,被官家质疑,是臣的不是。可臣绝对没有挑拨太皇太后与官家之间的关系啊!”

        “好了,王爱卿一心为国,老身明白,皇上也不要再纠结此事,老身累了,如果没有其它重大的事情,就退朝吧!”。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