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 计算机的未来 (1 / 3)
为了研究超级计算机,就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还有当今世界计算机的最新发展。
通过了解了历史,林奇知道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秘闻。
人们都知道计算机的发明其实是米国研究出来的,但是少有人知道是军方研究出来的,研究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
第一台计算机用了18000个电子管,6000多个开关,7000只电阻,10000只电容,500000条线,占地179平方米,重达近30吨,功耗为160kW左右,制造成本接近50万米元,每秒钟可以进行5000次运算。
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容易发热,所以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林奇看着第一台计算机的介绍。也在脑海里想想着当时的计算机能有多大,能想象里面的各种结构。
在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确实破天荒的。它是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第一代计算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敌对双方都是用了飞机和火炮,猛烈轰炸对方军事目标。想要打得准,必须精确计算并绘制出“射击图表”。经查表确定炮口的角度,才能使射出去的炮弹正中飞行目标。
但是,每一个数都要做几千次的四则运算才能得出来。。十几个人用手摇机械计算机算几个月,才能完成一份“图表“。
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开始研究把电子管作为“电子开关“来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许多科学家都参加了实验和研究,终于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起名为“埃尼阿克“。
可以想象原来需要十几个人计算几个月才能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要一个占地一件大房子的机器,运行几秒就可以。这对于当时来说,是质的飞跃。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战争是促进科技发展的催化剂,因为战事来临,所有的资源都会向战场倾斜,为了要达到大范围打击,或者精准打击,所以需要的技术就要有突破。
而恰好是因为战争。。没有任何人反对资源向这边倾斜,科学家都在从事武器或者相关的东西的研发,国家财政大力支持。
即使到了现在米苏争霸遗留下来的科技,还在被许多的人研究利用。
接着就是晶体管的发明,它大大的促进了计算机的发展,晶体管替代了提及庞大的电子管,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减小。这就是第二代计算机,他们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