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7章 不新鲜了! (2 / 4)
不得不说,赵国的心有点大过头了。卫国的大城邑以前是三个,如今是两个。朝歌,戚邑和帝丘(濮阳),朝歌自从迁都之后,繁华不在。而戚邑就算是经常遭受战场的祸害,但一来没有攻城之战,战争都是在戚邑附近爆发,对戚邑的影响不大。同时戚邑又是商埠城邑,自始至终,贸易的收入是农业的十倍,甚至是百倍。
所以,戚邑一直很富庶。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也不为过。
可以说,卫国的一大半财富集中在帝丘,另外一小半财富在戚邑。
如果算上往来戚邑驻扎的商社,大小商人,诸侯国的商队和船队,戚邑的财富甚至可以超过帝丘,达到卫国第一的程度。
这次,赵国是瞄准了富庶的戚邑,准备干一把大买卖。能占领最好,至少戚邑以北的大片广袤的土地将一并吞下,成为赵国的国土。就算是占不下来,抢一把中原最富庶的城邑,也能让府库丰润不少,对赵国来说也是莫大的吸引力。但赵国的这个想法对卫国来说,绝对无法容忍。一旦失去了戚邑的富庶商埠,卫国的实力,至少经济实力将下降一半,甚至一半以上。从一个商业诸侯国,一下子沦落成为农业国。正因为戚邑的重要性,就算卫国没有魏侯的援军帮忙,卫国还是要打这一场战争。因为失去了戚邑,后果不堪设想。
这仅仅是对于卫公来说,但是对于拥有戚邑这片封地的南氏来说,戚邑就是一切,不容有失。
自从公子子南推让储君,受封于戚邑,一百多年来,戚邑是南氏数千子弟的根本,一旦失去了戚邑,南氏将不再是衣冠之族,将沦落为和路过三桓一样的境地。就像是孟轲,他的祖上是三桓之一的孟孙氏。曾经鲁国三代国君,都是被三桓驱逐出国家,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是三桓之中最弱的孟孙氏,但孟孙一族之力,也可以聚集两万大军,在鲁国也是第一等的豪门。可如今呢?三桓不复存在,孟孙氏更是连封地都丢了,家族已经彻底从顶级贵族,沦落成为寒门。
如果单靠**的操劳,他连上学的钱都筹办不起来。
南氏的风光也是建立在戚邑的繁华之上的存在,南哲作为南氏的嫡系子孙,自然不会容忍赵国的阴谋得逞。但无法容忍是一回事,有没有能力保护是另外一回事。南哲也知道自己的才能统领上军是不太现实的,也做不好上军将主。就和他大哥南丰一样,表面上看大宗伯是卿大夫,曾经也是统领上军的实力派。
可是南丰对于如何训练军队,如何指挥作战,如何面对强大的赵国军队,经常是一脸懵逼的表情。以至于身为上军将主,南丰十多年时间里,去过军营的日子一只手都能数的清楚。
他根本就不善于兵事,南氏是诗书传家,可不是将门出身。
南哲虽然比南丰强一点,但也没有强到哪里去。
不得已,一旦戚邑附近遭逢战争,南氏就不得不求助于卫公。让国内有能力的将领指挥南上军,这次卫公选定了边子白。对于南哲来说,边子白的到来不仅没有解开他的后顾之忧,反而让他的忧虑加深了不少。
临别之际,兄弟两人自然会阔别一番。
南哲做贼似的邀请兄长一起驾车同行,其他士大夫也不在意,毕竟是自己家兄弟说的私房话,他们也没有偷听的心思。南哲面对兄长,苦笑道:“兄长还请多多保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