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4章 小心思 (2 / 4)
《千字文》已经看完,王诩正在研读《劝学》。心头却已经骂开了:儒生空谈误国,这等文章看似满满都是道理,可说白了,什么干货都没有。既不能富国,又不能强军,连富民都办不到。可让王诩抓瞎的是,他虽说心头千万个看不起,但却找不出任何一个反驳的理由来驳斥《劝学》这篇文章的立意不正。
相反,《劝学》通篇都是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可真要说学到了什么?
任何一个贵族,都有极为痛苦,或者说漫长的求学道路。这是知识传承必须要经历的过程。王诩也经历过,坚持是必须的,是基石。可真要说坚持到一定的程度就能拨云见日,成就一番大事业,真不见得。
王诩只能说,哄骗自己,总有一天窥视大道的轮廓。
可这对于人来说,真的有用吗?
不得不说,《劝学》绝对是战国一来华夏最大的鸡汤文。至少在眼下,《劝学》是解决不了命运问题的。阶级,才是眼下禁锢各种知识的门槛,对于贫民来说,求学的机会都没有,谈什么‘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王诩不是儒生,自然看不上儒家经典的文字。放下《劝学》之后,他也开始琢磨起来。能够写出这两篇文章的人肯定不简单,而且还是大儒。三卷书上都恭敬地写上了‘边子’这个人名。显然,确有其人。不是儒生,读此篇文章有味同嚼蜡的难受劲,可他读的时候还是给他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王诩觉得《劝学》这篇文章有毒。儒家最强的不是传承的文字,而是嘴炮无敌。别的学派,要么是强词夺理,要么是故弄玄虚。可儒家不一样,孔子将道德的最高标准列出来,然后告诉天下人,爷们的道就是做一个圣人。
文采真**好,可就是通篇文章没有一点有用的东西。文辞华丽,却言之无物。和这个时代务实的风格格格不入,却透着红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息,让他好不懊恼。可真要说起玄妙和空洞起来,《老子》绝对要比《劝学》玄妙了去了。可这种玄妙暗合天地真理,附和时代对神化的向往。
有门户之见的王诩,对《劝学》这篇拥有着浓厚儒家气息的文章很不待见,但是他对《千字文》的感觉还是很好的,是一篇难得一见的好文章,既能够作为蒙童的教学之用,也能解决蒙童对很多问题的解答。就算还摸不到千古奇文的境地,也不会差太多。
“长生,这个边子到底是何许人也?却确定一无所知,鞅儿也没有提起过吗?”
王诩郑重的问道,在他看来,公孙鞅已经开始研究儒学了,这绝对不能忍,这是欺师灭祖,就算是灭祖算不上,欺师可定算了。王诩自认为博取数家之长,却唯独没有儒学在其中。并非是他没有机会接触儒学。
而是他压根就看不上儒学。眼下的世道是强者为尊的时代,谈什么礼仪仁义,能富国吗?能强军吗?
富国强军都办不到,任用儒学强国会变弱,弱国会消亡,将来祭祀祖先都做不到了,还谈什么礼仪仁义之说?
作为王诩的老仆,还是当成家人看待的老人,长生和公孙鞅的关系很近,当然知道这两卷书是出自何人之手。可问题是,自己家的主上根本就听不得那个人的名字,一听就要火冒三丈,他该怎么办?可既然问了,不说也不好,总不至于让公孙鞅一个人顶着王诩的怒火吧?
想到这里,长生才谨慎的提醒道:“这人主上也认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