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邪门(1)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1 邪门(1) (1 / 3)
        业阳城是个常驻人口不到五万的小城,因距离商水国和澜沧国不算远,是出北齐西境去往商水国和澜沧国的必经之路,算是交通要道,所以经济相较而言也还算得繁华。

        这里数百年前本是蛮夷聚集之地,后来也逐渐成为罪犯流放之所。几十年前,原本百里仁越家族获罪后便是要被发配此处服苦役,只不过百里老夫人关系硬,一家人中途逃到了庄国。

        可见几十年前这里也还是一片条件艰辛的不毛之地,短短几十年过去,发展成了如今的规模和经济水平,当地官员还是颇有能力的。

        治理此地的官员自然也是犯了事被贬了官的,是为“左迁”。但左迁的官员们未必都无才无德毫无能力,有的只是因为与朝中当权者政见不和,激怒了对方,在政治斗争中牺牲才被贬谪外放。

        业阳城县令何忠英就是如此,他执政能力出色,此城能改头换面多亏了他主导的种种变革。原本他是个从五品的京官,又在翰林院挂职侍讲,文采出众才华横溢,颇得君王赏识,同僚都道他前途无量,只要不出差错,必定是青云直上官运亨通。

        偏偏他就是在大的立场上跟权倾朝野的当朝宰相向左。

        北齐在中州其实也不算弱国,比庄国之流不知强了多少倍。但它的地理位置比较尴尬,战略位置重要,欲从中州突出,拓开通向雷州夷州的大道,必须通过北齐。而北齐相邻的两国都是中州地界上巨无霸的存在,都是有西扩愿望和野心的。两个强国环伺在侧,虎视眈眈,北齐为了自身的安全,必须做出抉择,只能投靠商水国或澜沧国中的一方,与其中一方结盟抵抗另一方。

        庄国尚且可以在大国林立的境况下右右逢源保持中立,北齐为何就不可以呢?

        原因无他,因为北齐比庄国强大,战略地位也更重要。庄国虽富庶,但它就在那里,跑不了,无论哪国称霸,庄国都不会构成太大的威胁,顶多就算是先让庄国国君做嫁衣多打理几年,反正最后该落到手头还是逃不掉。

        北齐就不同了,它的态度对商水国和澜沧国太重要了,一旦它选定了与两国中其他一国结盟,另一国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更甚者出兵讨伐。

        历代以来,北齐一向是与接壤更多的商水国结盟共守的,收两国相挟,澜沧国一直不得向西向南扩张,被拘于一隅,处于不利之势。

        到了北齐这一代国君上位,澜沧国国力日盛,空前强大,跟商水国的结盟已不能给其安全感。所以他抛却了祖辈的联商水制澜沧的策略,撕毁盟约,政治军事上完全倒向了澜沧国。

        与澜沧国签订盟约前,何忠英拼死力谏,大呼:与澜沧结盟乃与虎谋皮,鼠目寸光之举,终有一日被老虎反咬一口,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中州诸国理应联合抗击澜沧国,不能等他各个击破,不然将是无力回天的局面。一旦与澜沧国结盟合力抗商水国,败局不远矣!

        这简直是在诅咒亡国,君王震怒,朝臣痛斥。在宰相的提议下,痛打了三十板子,将他家人尽数打回原籍,将他孤身一人发落到了业阳县当县令。

        这一呆,就是二十余载。当年意气风发的热血青年,如今也成了鬓染霜色的中年老儒。虽没了青年期的热血沸腾,为人处事还是成熟老练了许多。

        回京似已无望,他现在也无心庙堂,世事的发展变幻并非一层不变,他原先预想澜沧国五十年内必然会跟商水国动武,如今看,这日子是大大提前了。虽然他的猜测不全对,但大方向没错,似乎一切都正朝着他当初设想过的轨迹一去不复返,局势已定,无力挽回。前不久跟商水国一战,全歼借道调兵的商水国先遣部队,两国已是彻底撕破了脸,战争一触即发。

        北齐偷袭商水国,部署甚是周详隐秘,那次行动是在澜沧国的推波助澜下完成的,情报就是澜沧国提供的,路线策划也是澜沧国操纵。北齐只是负责实施执行,手脚也做的干净,朝中许多大臣尚且不知,平民百姓就更不知晓,那何忠英是如何知道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