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卷 清朝民国交替误解(下) (5 / 1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二卷 清朝民国交替误解(下) (5 / 11)
        第二,不许商人“名田”,即购买土地,“犯者以律论”,凡土地和奴婢超过法定数额则没入官府。

        第三,不许“推择为吏”,即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犯者以律论”。

        第四,“重租税以困辱之”,法律规定,“贾人与奴婢倍算”,商人所纳算赋比一般老百姓要增加一倍。

        第五,谪发,也叫谪戍,迁徙商人到边远地区戍守。

        重农抑商的根源

        1。时代的需要:封建社会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是最具决定xi

        g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所谓一饱忘了千年饥,古代常常是粮食不足。因此,以农立国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纲领。

        2。儒家思想:孔孟都是尊农的。

        3。统治阶层的需要:封建社会的统治集团是地主阶级。

        4。稳定的统治: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产业,百xi

        g固定在一处,而商业使百姓流动,不方便统治。商人有可能把本该由国家赚的钱中饱私囊,如果是奸商,还会造成社会不稳定。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农民比商人要好统治何止千万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控制一个社会的经济命脉逐渐转为资产阶级的时候,封建社会也就开始灭亡了。

        慈禧的洋物运动,是自上而下的打破中国上千年的封建体制。尽管宋朝和明朝也有资本主义的萌芽,但那都是私人行为,比如朱元璋是最恨商人的。清朝晚期的商品经济开始发达,资产阶级成长壮大,于是,慈禧采用了适合生产力的君主立宪制。

        因此,封建社会在慈禧新政的8年中逐渐消灭了,也就是说,清朝的晚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了。通常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是错误的,因为,清朝末期在经济和政治上都不再符合封建社会的定义。慈禧为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社会,从古代走向现代,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兴办洋务,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基础。还有,派人留学,废除科举而兴办学堂,办报。辛亥革命后的各种新气象,不过是慈禧新政的延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